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929 0
2019-01-08
本书考察1860年至1936年相对价格的变动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对近代中国价格结构变动以动态的计量的描述,运用数理统计的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作出理论上的诠释。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上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作出说明,并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从某些方面提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第一章说明中国在传统杜会后期和近代化开始以后物价总水平的变动趋势,通过与西方国家的比较,分柝其特点和影响其
变动的诸因素。
第二章用于讨论货币和相对价格 ,即金银比价、外汇价格和银钱比价的变动趋势,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这方面对中
国近代物价变幼的一系列问题和特点作出解铎。分析银汇价下跌这种主导趋势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尤其是吋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利弊。在各种货币比价关系中,金银比价是本章研究的重点。
第三章主要研究各类商品相对价格——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工业品和农产品、制成品和原料品、生产品和消费品、重工业
品和轻工业品,以及各类农产品之间比价的变化及其对中国近代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影响,并对在巿场发育过程中,同种商品
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和批零差价的变化情况作出说明。
第四章是本书的重点,在说明巿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以后,主要分析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土地——相对价格变动的趋向、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生产部门和传统生产部门经营模式的不同作用。最后综合分析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和资源的流向。


最后在简短的结论中,对本书所选定的研究领域中提出的新观点加以归纳和概括。

——节选自原书《内容提要》

附件列表

近代中国价格结构研究.pdf

大小:3.79 MB

只需: 10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