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549 7
2010-01-15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创刊号
2010
15



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前10年已经过去,下一个10年迎面而来。《财经国家周刊》就在这个节点,与海内外读者见面了。


创刊前夕,我们反复琢磨,送给读者一份什么见面礼?几经调查,一致的结论是,利用《财经国家周刊》丰富且高品质的智库资源,为与读者的初恋送上一份思想之礼,让更多的人共同分享专家的智慧果实,是能够做也最该做的一件事。

于是,我们联合《比较》杂志,举办了主题为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的经济学家问卷调查。


50位有造诣的中国经济学家在我们梳理的林林总总、错综复杂的各类经济问题中,选择了各自心目中影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


首先告诉读者的是,经过统计,列前十位的问题如下
1. 收入差距过大;
2. 垄断行业扭曲资源配置,国进民退,国企分红制度不到位;
3. 消费需求不足;
4. 政府权力过大且缺乏监督与约束;
5.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6. 中小企业融资难,税收负担重,产权保护弱,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受限;
7. 资源耗费过大,环境治理执行不力;
8. 由于年内货币供应量猛增带来的通胀压力;
9. 既得利益集团占有大量资源,造成资源难以合理配置;
10. 发展不平衡和不合理的城市化。


这个结果说明,中国经济学家更关心、更重视的,是那些影响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结构性、本质性、长远性问题,是那些属于实现中国崛起愿景绕不开的问题,是那些与公众福祉、国家利益紧紧连在一起的宏观经济政策问题。


当你静心琢磨之后,你不仅会品味到经济学家的敏锐,同样也会理解决策者的智慧。当对形势的判断、问题的理解趋于一致的时候,共同的认识,就会转化成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行动。在十一五规划走向完成,十二五规划正在酝酿之中的时候,人们期待着一个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福祉持续提高的发展思路,使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后10年的崛起之路,走得更加平顺、更加坚实。


参加问卷调查的经济学家名单: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参加本次调查的50名经济学家。


在他们中间,包括了吴敬琏、厉以宁、陈清泰、高尚全、张卓元等参与了改革开放30年政策擘画的大家,包括像胡鞍钢、周其仁、温铁军等这样活跃的中壮年经济学家,包括廖岷、陆磊、蒋云赟等这样的新生代经济学家,使得本次问卷调查兼顾了代际平衡。


在他们中间,有如海闻、韦森、张军、姚先国等这样的学院派经济学家,有郭树清、谢平等这样在经济一线岗位工作的实务派经济学家,有刘世锦、常修泽、冯飞、张立群等这样在政府高级咨询机构从事对策研究的官厅派经济学家,使得参加问卷调查的经济学家们的光谱丰富多彩。


平素学术见解可能相容或分歧或对立的经济学家,不约而同地面对同一张问卷,做同题的回应,构成了一幅多元互补、兼容并包的思想风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6 10:07:31
好啊,赞一个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0:19: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10:34:53
上一次没有发完,帖子要审核,现在接着发,O(∩_∩)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10:35:27
(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常修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教授

陈清泰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陈雨露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陈  钊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冯  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高善文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高尚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高世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研究部副部长

高占军    中信证券债券销售交易部执行总经理

龚  强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管理经济与战略博士、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郭树清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

哈继铭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海  闻    北京大学副校长

何  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  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

华  民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主任

黄少安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院长兼产权研究所所长

蒋云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厉以宁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  波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

廖  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主任、高级经济师

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陆  磊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系教授、中国银河金融和中国银河证券独立董事

陆  铭    复旦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茅于轼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田国强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院长、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

万  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一江    长江商学院教授、副院长,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教授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文贯中    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韦  森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晓灵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

谢  平    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许成钢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

薛兆丰    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姚先国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姚  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易宪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

张  军    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期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立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曙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

张宇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所长

张卓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赵人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赵晋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钟  伟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主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10:35:50
深度启动发展攻坚战

“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结果分析报告


    在中国认定的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段,整个国家的发展撞上了意料不到的大灾难。

    2008年5月,一场汶川大地震搅动中国大地,之后,一场“酝酿已久”的国际金融大地震就在9月从它的震中地——美国爆发了。其带有强大杀伤力的震波,快速向全球传导释放。

    一切都显得突如其来。“不确定性”一词,成了08年末、09年初频频出现的重要词汇。“不确定性”超出了中国能够自主驾驭的范畴,中国过去也没有遇到过直接打击自身经济的全球灾难。于是,不少人慌了,似乎天要塌下来。

    “新世纪最为困难的一年”降落在公元2009年的头上。正阔步走在崛起之路的中国,不得不打响了一场极为艰巨的遭遇战。

    一系列以“保8”为目标的“总价值4万亿”的宏观调控“组合拳”,密集出台、“限期实施”。365天过去,在全球经济还晦明不定之际,中国经济率先露出了“回升向好”的曙光。全球金融大危机,没能压制住中国崛起之势。

    从恐慌不安到信心抚平,一年间的陡变,染上戏剧色彩。但初战告捷却容不得我们有任何喘息。因为:一个紧迫的机遇扑面而来。我们自己创造了率先回升向好。这对中国发展来说,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如果说全球金融危机“拉平”了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起跑速度终于比别人快了一些。你会不会利用这个先机继续领跑?

    一个紧迫的挑战不期而遇。金融危机扫荡后的全球,迷雾依然深不可测。毕竟,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变了,有些比我们预计的要来的更快。远的不说,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变了,有些近乎苛刻的东西,会让人感到始料不及。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应对方略吗?

    那些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因素在变化,会给中国未来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由此,中国经济发展内生的因素又将出现哪些变量?这些看上去相当宏大、相当概念、相当遥远的问题,实际上都会演变成一个个活性极强的因子,沁入国家经济运行的心脏、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血脉。

    走出全球金融危机阴霾的当口,是个十字路口。放眼全球,需要冷静地、整体地思考一下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中,余下的后10年,我们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远虑必思,近忧要解,一切需要大眼光、大智慧、大战略。不要让我们自己创造的发展机会溜走。

    度过了2009这“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们面对着新的环境、新的条件、新的要求,2010年怎样为战略机遇期的后10年开好头、起好步,怎样让今后五年、十年乃至更远的发展更加坚实?梳理一下当今中国经济面临哪些主要挑战,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正是《财经国家周刊》和《比较》杂志对国内50名著名经济学家进行问卷调查的目的所在。

    纵观经济学家的回答,他们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结构性、体制性、长远性的矛盾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林林总总,但要想取得实质性突破,就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从解决矛盾的基本面入手,换句话说,中国到了经济发展攻坚的关键时候。

    我们也希望此次调查能唤起各行各业的有志之士,围绕如何利用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余下的后10年,推进中国崛起进程,展开一次集中的交流讨论。《财经国家周刊》将为此开辟专栏。联系我们(010—63077181),我们的邮箱是:cjgjwj@163.com。你可以为中国的崛起献计献策。


1 、影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




    对于当前林林总总、错综复杂的各类经济问题,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哪些问题才是中国经济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的相对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多强?

    经济学家最关心、最重视的,还是中国经济中那些具有结构性、本质性和长远性的问题,比如资源分配机制、国企改革、政府权力、中小企业地位等;其次是那些属于宏观经济政策类型的问题,比如消费需求、货币政策与通胀预期、国际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对于那些更多属于“技术的”、“自然的”和“外部的”,短期内难以受政策控制和政策影响的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问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则排在了经济学家关注视野的末端。

2、调查结果与中央的决策部署

    调查结果的一个相当突出的特征是:经济学家与中央决策部门对当前经济中所存在问题的认识相当统一。

本文列表对二者的看法进行比较。表中“经济学家”一栏中列举的是11月问卷调查时经济学家认为处于中国经济前10位的问题,另一栏中引用的则是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部署。

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严峻挑战面前,决策层与学界在众多重大问题认识上的如此统一,体现了经济学作为实用之学的经世济民的特征,也为我们成功应对各种挑战带来更多的希望与信心。





3、建言献策紧扣“改革”与“体制”

    接受问卷调查的经济学家们,同时受我们之邀,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38名经济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些建议提纲挈领,言简意赅;一些建议具有全盘考虑、系统解决的特色,体现了个人对多个重大经济问题的全面思考,最多的超过了4500字。

“改革”和“体制”两个关键词,出现在绝大多数的建议中。经济学家一致认同的是: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理顺各种经济关系,才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推动整个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