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大龄单身狗返乡过年期间面临的瞬时压力激增这一深刻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包括:I. 建立了大龄青年返乡过年期间瞬时压力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II. 分析了人类社会婚恋问题中的熵增原理,并运用该原理对春节期间大龄单身狗被频繁催婚这一现象做了批判分析。结合上述结果,本文对大龄单身狗返乡过年期间如何避免上述压力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大龄单身狗,返乡过年,瞬时压力,催婚,相亲,熵增原理
1. 引言
单身狗,虽名为狗,实非犬类,属大型灵长目群居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侧,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均可见其踪迹,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不可分割的一员。每年一二月间春节来临之际,单身狗种群常会出现周期性的大规模迁徙返乡现象。在此期间,大龄单身狗常因其“大龄”、“单身”等属性而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方压力,常表现在“房买了吗?”“车买了吗?”“赚多少啊?”等大规模杀伤性问题以及“每逢佳节被催婚”这一传统社会现象,更有甚者,个别大龄单身狗会遭到“再找不到对象就别回来过年了”这一直戳心灵的史诗级威胁,其间境遇,目不忍视,耳不忍闻,口不忍述。长期以来,返乡过年期间的瞬时压力激增现象,已经对大龄单身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青年强,则国强;国强,则全球治理强;球强,则碳基文明强。因此,对大龄单身狗返乡过年期间瞬时压力激增现象及其应对措施开展深入研究,不仅是拯救广大大龄单身狗的迫切需求,更是实现全球人类和谐发展乃至宇宙碳基文明永葆生机的有力保证。
然而,截至目前,对这一关键问题的理论及建模研究仍然是一片空白,现有文献也都属于文学性呻吟范畴,无法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科学支撑。为此,作者本着为人类文明高度负责的态度,结合自身及周边实例,在科研工作之余,对该问题进行了连续四晚上的开创性深入研究,现整理成文。各章安排如下:第二章建立了大龄青年返乡过年期间瞬时压力模型,并结合具体社会现象对其做了验证;第三章论述了人类社会婚恋问题背后的熵增原理,并据此对大龄单身狗返乡过年期间被频繁催婚这一现象进行了批判分析;结合上述结果,第四章对大龄单身狗如何避免上述压力给出了解决方案;全文总结在第五章给出。
2. 大龄青年返乡过年期间的瞬时压力模型
2.1 基本假设
为简化模型,本文采用以下假设:
2.2 基本模型
大龄青年返乡过年期间遭受的瞬时压力与其年龄、资产、婚恋状态密切相关,据此,本文提出如下模型:
其中,F即为单身狗返乡过年期间遭受的瞬时压力,N为大龄青年的年龄,Ne为大龄青年结束中学教育的年龄(一般指高考年龄),a为学历因子(a>1, 且学历越高,该因子取值越大),Xi表示集合X中第i项元素的数目,Xi*为该项数目在周围同龄人中的平均值,sign为方向函数,定义如下:
显然,集合X具有显著的物质属性,它并不决定于物质之外的因素,也就是说,一个青年品性如何、才华如何、见识如何、阅历如何,均不会对X产生影响。根据上述定义,对单身狗而言,X对象=0;就对象数目而言,由于有的人有对象,有的人没对象,且鉴于我国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客观事实,X对象的平均值必属于开区间(0,1)。该模型解释如下:根据力学理论,当F<0时,受到的是压力;反之,本文将其定义对外界输出的压力。假设有一理想大龄青年张三(大龄意味着N-Ne>0),不论Xi指向房、车、工资或是对象,若Xi取值都低于周围同龄人平均值Xi*,则F返回值为负,该研究对象就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如图1所示:
图1 F<0时,理想大龄青年张三返乡过年时会受到压力
若Xi取值都高于周围同龄人平均值Xi*,则F返回值为正,此时,张三在返乡过年期间不但不会受到外界压力,反而会给其他人输出压力,此谓之人生赢家,如图2所示:
图2 F>0时,理想大龄青年张三返乡过年时向他人输出压力
特别的,当X对象>1时,还会惊动社会公序良俗、婚姻法甚至刑法,其输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2.3.模型验证
前文2.1节对模型做了一般描述,下面分别予以验证。
2.3.1 关于年龄项的验证
以对象问题为例,若X对象=0,则其与平均值的差值为负,说明该大龄青年受到的是压力,且N-Ne的值越大(即年龄越大),该压力值越大,这完全吻合单身狗年龄越大越被催婚的客观事实;若X对象=1,则其与平均值的差值为正,大龄青年就不会受到压力,反而会给周围其他单身狗输出压力,这也与“秀恩爱招人恨”这一普遍社会现象相吻合。
图3 年龄对压力值的影响:当N-Ne<0(中小学教育阶段)时,对象数目等于1时反而会受到外界压力
特别的,如图3所示,当研究对象尚处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时,若X对象=1,虽然其与平均值的差值为正,但年龄项N-Ne<0,则F的总体返回值为负,研究对象依然会受到巨大压力,这完美地符合了学校和家长如临大敌对学生施加压力的现象。
2.3.2 关于学历因子的验证
一般而言,学历越高,期望越大。在现行教育体系中,博士即为最高学历,故博士对应的学历因子取值最大。假设有一理想博士张三,X诸项与其平均值的差值为正,那么学历因子会放大其“人生赢家效应”,张三就会成为大多数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从而给别人家的孩子输出压力。若X诸项与其平均值的差值为负(也就是大部分博士读博阶段长期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现实),张三在受到固有压力的同时,还承受着高学历高收入的期待,且由于周围同龄人参加工作后收入水平提高导致Xi-Xi*的差值迅速拉开,这就会对压力产生放大效应;此外,对博士群体而言,X诸项还应该考虑到论文数量这一选项,无疑又会加剧博士群体的焦虑,这显然十分符合广大博士失眠焦虑频发、发量减少、发际线后移的群体特征。
综上所述,本模型与实际社会现象完美吻合,完全可以应用到大龄青年返乡过年期间的瞬时压力的预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