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赛道是一场持久战,绝对不是一个闪电战。
现今,中美贸易背后,实际上是一场争夺世界经济体领袖之战,第一大和第二大,正在进入相互叫板期。
在这个阶段,企业家们也遭受了巨大痛苦。但无论是B2C、B2B还是C2C电商,都已经出现了头部效应。
在B2C市场,阿里巴巴8万多人,创下了今天接近700亿规模的净利润,中国已经进入了单寡头时代。
今天,大家最大的终局判断是什么?在*****和BAT这两个阵营内,要么投降,要么可能死去。这一切的变化让产业互联网赛道的企业家们非常绝望。
伟大诗人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Anthem》)一句“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在这个创业寒冬,为很多企业家带去温暖。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或企业家与企业家最大的差距,不是你今天的财富,你的资源,你的团队,而是我们对未来的认知。
当BAT、*****在一线很牛的时候,广阔的三四线城市中PKQ(拼多多、快手、趣头条)大规模崛起,拼多多已经是接近4亿人口的经济体,依然超过京东;
趣头条,应用区块链的思想,看新闻赚金币的商业模式已经带来了1.8亿的用户;
快手也变成了7亿人口的经济体。
再看看伟大的帝国到底有什么裂缝?
有一天,老爷子要翻一下我家花园,我就到某著名电商App上下了一张“锄头”订单。结果,足足等了5天,这个订单从北京——上海——嘉兴,花了28块钱运费。
在第三天,我在家门口,发现有一个卖锄头的小店老板。
我就在想:
为什么今天的电商经济体不愿把我家门口的小店老板和我建立供需配对?
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货币化模式是流量分发的广告模型。
我们都知道阿里妈妈的逻辑,谁给的钱多,就让谁进入搜索商品用户的前几屏。如果进入不了他们的前5屏,就没有很多机会接触到消费者。
这就是帝国小小的裂缝,在吱吱作响。
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在淘系品牌里面,平均每件物品的运输距离是1000公里。
中国的层层分销导致80%的库存积压在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2017年因为层层转运的物流成本占据GDP的14.6%,大量无效库存和无效运输浪费在高度碎片化的线性分销链条上。
2017年,中国消费市场是36.6万亿,以万亿作为单元的时候,至少在这个市场有36个。
这个市场正在快速迭代和升级,2018年消费品市场前三个季度对中国GDP的增长贡献了78%,还能基本保持9%左右的增长。
所以在未来10-15年时间,中国消费品市场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可能会突破100万亿。
中国14亿人口红利从数量红利进化成为结构红利,3亿新中产市场、3.78亿Z世代市场、5亿小镇青年市场、2亿多银发老人市场,3亿母婴市场,1.5亿宠物市场,正在加速将世界工厂进化成为世界市场,制造大国进化成为消费大国,服务大国。
这,意味着什么?怎么突破万亿级的存量市场?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1.0杜月笙武力征服时代。
产品同质化、渠道同质化、营销同质化,甚至我们和客户进行的社交都是同质化的。
然而,像杜月笙一样用斧头砍死斧头帮的干法,在同质化的今天,已经失效。
第二种是2.0摩根资本征服时代。
想当年,摩根的儿子皮尔·庞特先生整合了美国铁路行业,最后垄断了70%的市场份额。
但在今天,很不幸,在中国任何万亿级的市场里,基本都是碎片化的市场,前100家公司总的利润或收入也不会超过这个市场的10%。
在这样高度碎片化的市场,资本显得非常没有力量。如何才能打破碎片化、同质化存量市场的增长瓶颈,我提出了一个3.0的产业互联网模型,叫产业路由器+X的产业整合模型。
1
从电商到路由器产业共同体崛起
从电商到路由器背后,产业共同体正在崛起。
1.新周期:ABCD+X,一个月就是一个季度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新的商业模式呢?
因为今天一个新的技术周期正在形成,简单地说,就是ABCD+X(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云计算、Data大数据)。
人工智能,是从蒸汽机、电气之后的第三次生产力革命;AI算法正在吞噬世界;区块链是从股权、期权之后的第三次生产关系革命,给用户分钱的币权制度正在重构每一个经济体。
ABCD新技术已经进入每一个传统产业,我们看到,ABCD在加速每一个旧产业的迭代和升级,一个月可能就是一个季度。
今天,大量创新物种和超级物种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这次最大的不同是这些超级物种背后,不仅仅是某个新零售或某个新制造、新金融、新媒体、新物流,而是这五个东西杂交以后的混血儿。
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是物理反应,完成了人与信息、人与商品、人与服务、人与人的连接,是信息互联网,而产业链上各个节点仍然是孤岛,数据仍然是孤岛,那么,产业互联网就是化学反应,是人与资产、人与企业、人与产业、产业与产业的连接,是价值互联网。
这些超级物种既是新零售、新制造,也是新金融、新媒体和新物流,业务模式往往走向融合,走向杂交,这是一个最有生命力的“杂种”诞生的时代。
ABCD+X,将产业链几千家上游、几万中游和数百万家下游团结起来,打破产业边界,穿破利益分割的重重壁垒,通过产业路由器,加速重构全产业链,大大提升全产业链的快反能力。
案例1:滴滴
今天看滴滴这个产业共同体的内核,通过产业路由器的AI配对,把2000多万出租车司机和3亿多乘客免费连接和免费配对,我们坐哪位司机的什么车,是AI算法的帮助。
案例2:美国Tinder和中国探探
现在年轻人找人生伴侣,美国有一个Tinder,帮助全球的年轻人进行了人生第一次或更多次的约会,差不多是200亿对约会。
中国有一个相同的应用叫探探,把探探打开,香格里拉附近方圆5-10公里的姑娘就推荐过来了,当你左划不喜欢,右划喜欢、上划超级喜欢的时候,这个算法就开始在理解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孩,我们的AI会帮助你传送秋波。
案例3:大搜车
在汽车市场,出现了一个中国最大的汽车产业共同体大搜车,现在GMV规模已经接近3500亿人民币,利润估计超过1亿美元,最近12个月融资超过9亿美元。
他们的创始人姚军红先生2012年从神州租车出来,在北京最大的金源Mall开了两万平米的二手车店。
2015年初,他把北京团队砍掉,重新在离阿里巴巴不到1.2公里的地方开始人生第三次创业。
每天开着滴滴车准备挖阿里的人,结果他发现晚上去九点半以后人多,挖的人是最好的。
2015年他们从SaaS出发,重新对未来做了一个思考:他们不再想成为又一个二手车店的老板。
今天他们通过产业路由器,团结了11万个二手车店的老板,不赚中间的差价和交易佣金。他们重新出发,他们发明了一个二手车的探探。
比如在宁波冯老板的二手车店可能收到了一部宝马,但是往往一等两个月也卖不出去,整个行业的平均业务周期,基本上要等上50天到60天左右。
但是这时在可能杭州也有二手车店的老板,他可能有喜欢宝马的客户,但就是收不到宝马车。
在双边市场都非常碎片化的一个单边市场体系里面的话,探探式的共享,通过AI配对后的新的玩法诞生了。
宁波的冯老板把自己收到的宝马一键分发给离他方圆300公里内的(注意,不是全网全渠道发布,也不是全国发布),可能方圆300公里有另外80个老板也开了二手车店,他把这个“秋波”信号送出去后,AI用这个“秋波”找到另外三个老板。
这种干法迅速加速了业务周期,把原来平均60天的业务周期降到了平均不到20天,有的好车,甚至5天就能卖出去。
3年来,这家公司放弃了传统加盟连锁的老套路,获得了巨大的增长,这就是大搜车产业路由器模式。
通过需求端共享客户资产,供给端共享二手车库存资产,他把供给端有车的,需求端有客的,供需双方这些资产闲着也是闲着,大家共享出来,方圆300公里大家共享一盘货的库存,弥补了供给端收车的随机性和需求端卖车的不确定性。
他没有消灭中间商,但却打造了汽车行业最大的产业共同体,从一个孤岛型的单边市场,发展成了路由器驱动的供需配对的双边市场。
2017年开始推动新车业务和金融服务,提供“弹个车”金融服务,如今“弹个车”金融小店超过了5000多家,到目前为止他们不仅团结了10多万的二手车商,也团结了很多4S店、二网,整车品牌商和金融机构,形成了多边市场的繁荣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