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0-1-18 21:56 他们04年在经济研究上发的文章《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这种文章在国际期刊上根本发不了的。 第一,涉嫌抄袭。稍微看过一些外文文献的人都知道,他们所用的变量和模型全部是人家玩儿剩下的,无非是用了中国的数据。 第二,这类的IV-FE的文章连西方国家荣誉学士,也就是大学本科四年级毕业论文都过不了关。如果大家不信,我可以去转几篇本科四年级学生写的论文,大家对比下就知道,国内外差距有多少。 第三,就事论事,我们看这篇文章的IV设计是不是有问题。它的模型主要是看非农人口比例与城乡收入差别的关系。暂且不论非农人口比例是否可以完全代表城市化水平,我们主要看用滞后一期的出生率作非农人口比例的IV是否合理。按照一个基本原则,IV和自变量相关,与应变量无关(这里是简单说法,不是严格定义)。上一期的出生率与非农人口有关,所以第一个条件满足。那么上一期出生率与本期城乡收入差别有关系么?当然有。他们用hausmen检验值说明在IV-FE的模型中,城市化没有内生性问题。这本身就是存疑的,FE做出系数为负值,IV-FE做出正值,怎么可以就很草率下结论了? 原文如下: ”第一,在固定效应估计中,城市化显著地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但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则显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增大,同时显著性有所降低,不过Hausman 检验结果不支持城市化指标具有内生性问题。“ “通过对于1987-2001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并且考虑了城市化指标的内生性问题之后,我们发现,城市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 这两段话,一段出自结果的分析,一段出自最后总结。稍微有点逻辑的读者就会发现,这里有矛盾。说得客气一点是论证不充分不严谨,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糊弄读者。要么是IV不适当,要么是hausman检验出了纰漏,如果两者都不是,那总得有一个技术上和现实上都可以说得通的解释。什么都没有,怎么可以下最后那个结果。这不是开玩笑么?
fujo11 发表于 2010-1-18 07:26 学术研究也需要团队吗,荒诞不经! 共同公关,才需要
anthust 发表于 2010-1-18 09:36 陆铭 的文章我看过,计量部分全部是胡搞,根本就不懂。估计是找个不太懂计量的硕士或者博士瞎拼凑了一下。往大家慎重推荐
josejose 发表于 2010-1-18 21:57 tangzhengdong 发表于 2010-1-18 21:22 josejose 发表于 2010-1-18 15:23 tangzhengdong 发表于 2010-1-18 15:12 josejose 发表于 2010-1-18 11:07 tangzhengdong 发表于 2010-1-18 09:54 anthust 发表于 2010-1-18 09:36 陆铭 的文章我看过,计量部分全部是胡搞,根本就不懂。估计是找个不太懂计量的硕士或者博士瞎拼凑了一下。往大家慎重推荐阁下此言的依据是什么? 陆铭在复旦是开计量课的,这方面复旦的硕士博士很多都从他那里得到很多助益。以不才的这点判断力来看,即便不能算计量的大牛人,也算是有很深的理解的!复旦没人了吗? 陆铭似乎不是学计量或数理经济学出身的吧? 要说会点运用我信, 能教博士硕士那就可笑了 好歹找个李子奈的学生来教啊 高级计量,还是科班出身的老师正宗 否则全学的野路子 计量的理论课程自有科班的人教,他开的课偏应用一些。 不是科班出身也能教,正说明人家本人很牛啊!不要告诉我,复旦的博士还在学eviews怎么用 博士可不就是学习高级计量理论的吗 要学应用,那应该是本科、硕士阶段干的事吧这位大哥总是咄咄逼人。 对于应用来说,计量的精髓不是会用什么软件,这些只是工具。你也没必要看不起eviews,或者使用eviews的人吧。 重要的是善于寻找经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然后用计量的方法去检验,去伪存真。换言之,经济学的直觉和现象背后的逻辑才是重要的。陆老师的课程和seminar,一直强调的就是这样一种观念。 至于阁下,想必是计量理论研究的大牛了! 我等万分希望能看到您开创性地带来计量理论和方法的革新,以后大家都能使用你的方法,从纷繁芜杂的现象中寻找规律。呵呵,就事论事 对于复旦这样一所国内顶尖高校 忍不住有更高期待而已。 我听过陆铭兄多次讲座 关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政绩等题目都做得不错,结论也很有指导意义 我相信他的计量功力是不错的 但是要说到给博士生上计量课,就比较诧异了 当然,如果你们觉得很自然 那我也只能一笑置之了
tangzhengdong 发表于 2010-1-18 21:22 josejose 发表于 2010-1-18 15:23 tangzhengdong 发表于 2010-1-18 15:12 josejose 发表于 2010-1-18 11:07 tangzhengdong 发表于 2010-1-18 09:54 anthust 发表于 2010-1-18 09:36 陆铭 的文章我看过,计量部分全部是胡搞,根本就不懂。估计是找个不太懂计量的硕士或者博士瞎拼凑了一下。往大家慎重推荐阁下此言的依据是什么? 陆铭在复旦是开计量课的,这方面复旦的硕士博士很多都从他那里得到很多助益。以不才的这点判断力来看,即便不能算计量的大牛人,也算是有很深的理解的!复旦没人了吗? 陆铭似乎不是学计量或数理经济学出身的吧? 要说会点运用我信, 能教博士硕士那就可笑了 好歹找个李子奈的学生来教啊 高级计量,还是科班出身的老师正宗 否则全学的野路子 计量的理论课程自有科班的人教,他开的课偏应用一些。 不是科班出身也能教,正说明人家本人很牛啊!不要告诉我,复旦的博士还在学eviews怎么用 博士可不就是学习高级计量理论的吗 要学应用,那应该是本科、硕士阶段干的事吧这位大哥总是咄咄逼人。 对于应用来说,计量的精髓不是会用什么软件,这些只是工具。你也没必要看不起eviews,或者使用eviews的人吧。 重要的是善于寻找经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然后用计量的方法去检验,去伪存真。换言之,经济学的直觉和现象背后的逻辑才是重要的。陆老师的课程和seminar,一直强调的就是这样一种观念。 至于阁下,想必是计量理论研究的大牛了! 我等万分希望能看到您开创性地带来计量理论和方法的革新,以后大家都能使用你的方法,从纷繁芜杂的现象中寻找规律。
josejose 发表于 2010-1-18 15:23 tangzhengdong 发表于 2010-1-18 15:12 josejose 发表于 2010-1-18 11:07 tangzhengdong 发表于 2010-1-18 09:54 anthust 发表于 2010-1-18 09:36 陆铭 的文章我看过,计量部分全部是胡搞,根本就不懂。估计是找个不太懂计量的硕士或者博士瞎拼凑了一下。往大家慎重推荐阁下此言的依据是什么? 陆铭在复旦是开计量课的,这方面复旦的硕士博士很多都从他那里得到很多助益。以不才的这点判断力来看,即便不能算计量的大牛人,也算是有很深的理解的!复旦没人了吗? 陆铭似乎不是学计量或数理经济学出身的吧? 要说会点运用我信, 能教博士硕士那就可笑了 好歹找个李子奈的学生来教啊 高级计量,还是科班出身的老师正宗 否则全学的野路子 计量的理论课程自有科班的人教,他开的课偏应用一些。 不是科班出身也能教,正说明人家本人很牛啊!不要告诉我,复旦的博士还在学eviews怎么用 博士可不就是学习高级计量理论的吗 要学应用,那应该是本科、硕士阶段干的事吧
tangzhengdong 发表于 2010-1-18 15:12 josejose 发表于 2010-1-18 11:07 tangzhengdong 发表于 2010-1-18 09:54 anthust 发表于 2010-1-18 09:36 陆铭 的文章我看过,计量部分全部是胡搞,根本就不懂。估计是找个不太懂计量的硕士或者博士瞎拼凑了一下。往大家慎重推荐阁下此言的依据是什么? 陆铭在复旦是开计量课的,这方面复旦的硕士博士很多都从他那里得到很多助益。以不才的这点判断力来看,即便不能算计量的大牛人,也算是有很深的理解的!复旦没人了吗? 陆铭似乎不是学计量或数理经济学出身的吧? 要说会点运用我信, 能教博士硕士那就可笑了 好歹找个李子奈的学生来教啊 高级计量,还是科班出身的老师正宗 否则全学的野路子 计量的理论课程自有科班的人教,他开的课偏应用一些。 不是科班出身也能教,正说明人家本人很牛啊!
josejose 发表于 2010-1-18 11:07 tangzhengdong 发表于 2010-1-18 09:54 anthust 发表于 2010-1-18 09:36 陆铭 的文章我看过,计量部分全部是胡搞,根本就不懂。估计是找个不太懂计量的硕士或者博士瞎拼凑了一下。往大家慎重推荐阁下此言的依据是什么? 陆铭在复旦是开计量课的,这方面复旦的硕士博士很多都从他那里得到很多助益。以不才的这点判断力来看,即便不能算计量的大牛人,也算是有很深的理解的!复旦没人了吗? 陆铭似乎不是学计量或数理经济学出身的吧? 要说会点运用我信, 能教博士硕士那就可笑了 好歹找个李子奈的学生来教啊 高级计量,还是科班出身的老师正宗 否则全学的野路子
tangzhengdong 发表于 2010-1-18 09:54 anthust 发表于 2010-1-18 09:36 陆铭 的文章我看过,计量部分全部是胡搞,根本就不懂。估计是找个不太懂计量的硕士或者博士瞎拼凑了一下。往大家慎重推荐阁下此言的依据是什么? 陆铭在复旦是开计量课的,这方面复旦的硕士博士很多都从他那里得到很多助益。以不才的这点判断力来看,即便不能算计量的大牛人,也算是有很深的理解的!
maomaolaoba 发表于 2010-1-17 19:54 大家如果了解《经济研究》的审稿制度可能就会理解这些牛们的牛X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