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个研究生阶段都在研究偏好呢,学位论文名为《偏好的争论、拓展与融合----基于偏好及其演化的理论综述及探讨》……
偏好,可以说是经济学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概念之一。西方经济学偏好理论来源于古典经济学消费者选择理论即效用理论,其建立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理性选择、偏好稳定、完全信息的内在假定与消费者选择自由、价格充分弹性、纯经济预算约束、没有流动约束的外在假定等一系列的严格假设前提之下,它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研究采取了二分法的研究范式,即将选择的过程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在的约束,一个是内在的偏好,理性人会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效用的大小取决于偏好。于是,新古典经济学将偏好作为系统的外在变量并在其稳定不变的前提假设下,对外在的约束(比如收入、价格等)进行了周密而完整的研究,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独立的新古典理论体系。尽管它具有对社会现实一定的解释能力,然而其理论的缺陷显而易见为大多非主流经济学家所诟病。主流经济学偏好理论经历了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与显示偏好理论的三大发展阶段之后便走向了终结,对应于科斯革命之后蓬勃发展的厂商理论,偏好理论发展缓慢,陷入了停滞。不论是否因为实用主义原因, 偏好理论在主流经济学史上这种不平衡状况是令人费解且充满诱惑的。然而一个令人更加费解与困惑的问题是,主流经济学一直缺乏一个关于偏好本身的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