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5885 37
2010-01-19
中国的生产能力非常强大,可为什么却没有能力消费自己生产出来和产品?而需要通过大量的出口来消化这些过剩的产品,生产者赚到的钱都哪去了呢?


看了大家的回复,觉得大家回答得都很有道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内贫富差距过大,大部份财富掌握在少部份人手中,无法拉动消费(造成储蓄过高)。
  2、制度上存在缺陷,如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社会保障存在缺陷,导致人们不敢消费(造成储蓄过高)。
  3、我们的确还很穷,我们处在国际分工的底层,即生产链的低端,所以虽然我们的GDP很高,但高端的大部份利润被国外攫取,使得国内外要素收入差值很大,造成国民收入不高(因为为国民收入=GDP-折旧-国内外要素收入差)。
  但具体上述哪点是主因,还望高人提供数据说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9 22:24:20
因为中国的传统美德是节约,钱有一部分在政府因为过去比较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9 22:47:44
首先要明白,生产和消费完全是两回事,前者主要以生产性投资的大小要衡量,并且以产出法做出核算,在一国经济发展较为平稳和高效时,核算结果与支出法和收入法相差无几。但这就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产性投资上去,GDP上去,但这并能代表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一定提高了,这还有一个所谓的福利问题,即将消费联系起来,低福利就代表了GDP的产出没有相应的消费支撑,而消费一方面源于习惯,另一方面更源于收入,这样就表明中国目前的宏观高产出并没有相应水平的微观高收入(即高消费)来对应。这一方面产品并非是消费者需要的(要的没有,有的不要或因为太贵要不起),另一方面还有中国人好于储蓄的习惯等原因,但三十年的宏观高增长到今天出现了诸多生产与消费不协调的问题,这就是微观主体的收入并由此支撑的消费水平太低,进一步推论,社会福利的增进远低于政府投资和这有企业信贷投入的高增速,进而形成存货。
有很多方面可以做出细致而深入的描述,暂且以上述通俗的语言要简述之。有机会再给你进一步学院化的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9 23:56:56
分配是问题的关键,富人不想消费,穷人消费不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0 00:10:39
这也属于偷换概念,不能完全说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我们只是整个流程中的制造环节。

而制造环节往往是劳动密集的,也就是或是利润最薄的,因此拿到的只是该产品利润中的很小一块,这一块还要被资本和劳动力再次分割,当然消费不起这些产品。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利用目前劳动力的优势(虽然利薄,但总量不小),但必须还要去尽量提升产业链中的地位,从单纯制造延伸到设计,乃至到整体的经营。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利润份额,也可以不断提升劳动力的报酬。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做到的,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范畴,这也是在中国,经济学在现实中最重要的作用体现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0 06:21: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