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4495 0
2010-01-20

朱嘉平:对南大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的评价
时间:2010年1月19日 作者:朱嘉平(南京大学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关键词:


平心而论,作为一个经营了10年不到的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应该说成就相当了不起:现今哪一个研究机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得业内学者奉若神明,各路刊物趋之若鹜?然而这是否正常?难道真的是这个中心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学界和出版界普遍的承认,它的学术力量征服了整个学术界?显然不是,它的巨大影响力完完全全来自于教育部赋予它的模拟公权力——教育部承认,并且逼使它所属的学术机构也同样承认它的权威性,它的CSSCI评价系统关系到高等教育系列的几乎每一位人士的职称评定、职务升迁、成就评估乃至奖金发放,同时,这样一个评价系统也关系到各路刊物尤其是学术刊物的生死存亡或亏盈兴衰。

道理谁都明白:学术研究机构应该凭着学术成就取得社会的公信力,然后获得社会认可和学术资源。学术机构一旦取得政府的授权,自然会将公信力迅速转化为公权力。尽管从具体的研究机构例如南京大学的评价中心这边看,它是一种虚拟化的公权力,即没有执行机制和强制意味,但由于上到教育部下到各个高校都逐步执行那个看上去十分简单的目录,并将它贯彻到对几乎每一个人能力、功底、影响的评价之中,它在模拟运作意义上的公权力便十分明显。更重要的是,由于这种公权力很少承担硬性的义务和责任(譬如警察行使他的公权力可同时需负担起保护社会和平民安全的责任),“行使”起来便无须顾及后果,因而它的运作会更加趋于绝对化,其结果自然通向那句老得掉牙但又常说常新的俗语: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

南京大学的这个评价中心就是在这种绝对意义上进行运作的典型。

再平心而论,这个中心成立以后,在中国社会人文学术领域未必没有起到过正面作用。它至少积极倡导过学术论文的影响因子,将这一洋玩意儿普及到几乎所有学术刊物普通编辑的心坎儿上,然后普及到全国大大小小的学官们的管理意识中,进而普及到所有与文献情报学有关无关的学人的头脑中。影响因子的考量有效地替代了“文章千古事”的古训,成为中国社会人文学术界的新的价值观。这至少对于遏制不负责任地炮制垃圾文章的风气起到了某种积极作用。这个评价中心还在论文的规范性方面进行过一系列有成效的倡导,同时在学术评价体系和数据模型的建立方面也有着相当的作为。
然而所有的这种正面作用正在绝对化的运作中变味甚至消失。

这个评价中心的责任领导者——南京大学副校长,以及那个被他的同事指责为学术造假的校长助理(据说应该“翻译”成“助理校长”,索性连副校长也越过了)都是与学术评价、文献情报、目录学、科学学毫无关系的学者官僚,这种外行领导内行的老掉牙的权力框架,在这个举国瞩目的评价中心再度热烈地演绎着。这说明什么问题?除了模拟公权力行使的快感以外,那就是巨大的学术资源的占有的便利在牢牢地吸引着他们,更重要的是,这暴露出这样一种认知:从主管领导的教育部到直接领导的南京大学都似乎认为,这个评价中心远非研究中心,原不必需要什么专业人士来主导,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和学美学的两个大学者完全可以搞掂其中的一切。

如果这些领导只是来分享或占有一些资源,倒也情有可原,只要他们在业务上绝对相信并支持专业人士,将学术评价这样一个十分严肃的事情当作十分专业的事务来对待。问题不是这样。尤其是那个直管领导,就是“助理校长”(这“助理”二字确实很烦人),在平常的评价中心事务中根本不把专业副主任苏教授放在眼里,对于另一位专门调来主管行政的副主任大韩也是百般挑剔,据说是由于这两位副主任从不惟命是从,而且对助理校长最信任的办公室主任也不很恭敬。不管内幕如何,反正助理校长一怒之下居然将这两位副主任全都抹掉。最有资格领导评价中心也是评价中心中起正面作用最多的两位被赶走或撤职,这样的评价中心怎能建立起公信力,怎能起到专业评价的作用?但这不妨碍他行使模拟的公权力,只要教育部继续支持,只要南京大学继续维持它。

学术丑闻缠身的助理校长继续绝对地行使评价中心的评价权力,由这个中心发布的任何信息将不再含有相当量级专家的学术研究因素。抽去了专业学术人士的研究因素,这个评价中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像一个公权力运作中心,其权力可能丝毫不减,甚至在某种利害关系的作用下还会加强,但原本属于一个研究机构应有的公信力将会荡然无存。

这不是危言耸听,其实这种公权力的滥用已经有了明显的端倪。据可靠人士透露,新一轮CSSCI入选期刊目录尚在“公示”期间,江苏某家刊物的负责人即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通知他该刊物已经入选,署名居然是“南京大学副校长”。公然以“南京大学副校长”这样的头衔来通知刊物入选已经非常荒唐,而“公示”尚未结束就这样宣布更是妄为。负责的人士可以如此不负责任,可见这个中心应该怎样评价了。

(感谢朱嘉平教授惠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10年1月19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