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2-18 10:25以上例子可充分说明:买者的可接受价格,与卖者为取得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无关。
但是,卖者的可接受价格,却是与他为取得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或费用密切相关的。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2-18 09:59
1.市埸上的商品价格是由卖者和买者的共同意志决定的;2.卖者和买者的意志是建立在他们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的 ...
罗鹏 发表于 2019-2-18 11:36我们算笔账,懒人做一件上衣用了八小时,勤快人做一件上衣只用了四小时(八小时除以两件上衣)。
那么,你是不是在说,懒人的八小时劳动等于勤快人四小时的劳动?或者按照你等劳动价值论者的说法,某人八小时劳动“创造的价值”等于另一人四小时“创造的价值”?
罗鹏 发表于 2019-2-18 11:36
那你怎么解释“等价交换”?比如,一件上衣换回了二十斤米,而卖米的人生产这二十斤米耗费的劳动,是八小时,还是四小时?
知道你要诡辩说,一件上衣的“价值量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楼主质疑的正是这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9-2-18 16:49
马克思明确地说:“研究的进程会使我们再把交换价值当作价值的必然的表现方式或表现形式来考察”。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2-19 11:31
再举楼主提出的牛黄的价格为例:
假如在某一个市埸范围内,牛黄的供应数量是固定的,为1000克。
在这个市埸上有许多牛黄的潜在购买者,其中,
有一部分人对牛黄的最高可接受价格为10000元/克;其总需求量是100克;
有一部分人对牛黄的最高可接受价格为8000元/克,其需求量是300克;
有一部分人对牛黄的最高可接受价格为5000元/克,其需求量是400克;
有一部分人对牛黄的最高可接受价格为3000元/克,其需求量是600克;
有一部分人对牛黄的最高可接受价格为1500元/克,其需求量是1000克;
有一部分人对牛黄的最高可接受价格为800元/克,其需求量是5000克。
那末,牛黄的供应者如果想把牛黄都卖出去,他应该将牛黄定价在3000元左右,因为最高可接受价格在10000元至5000元的买者的需求量加起来只有800克,他只有把价格定在3000元/克,市埸需求量才可能增加到1400克(在这种情况下,最高可接受价格在3000元/克的购买者只有一部分人可以买到牛黄,一部分人买不到牛黄)。
牛黄的供应者还有另一种选择方案:他可以将牛黄的价格定在5000元/克,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卖出去800克,还有200克卖不掉,过剩了。但是,5000元×800克=400万元,而3000元×1000克=300万元。所以,将价格定为5000元/克,是他的最好的方案。
如果牛黄的供应者将价格定在5000元/克,那末,最高可接受价格在每克800元至3000元的人就会因为买不起牛黄而被踢出市埸。
对同一种商品,不同的买者的最高可接受价格是不一样的。一个买者,他对某一种商品的最高可按受价格取决于两大因素:
(1)该商品对买者的效用,由此而决定的买者对该商品的购买欲望。其具体过程:该商品对买者的效用(客观)——买者对该商品效用的评价(主观)——买者对该商品的购买欲望。购买欲望越强烈,对该商品的可接受价格越高。
(2)买者的支付能力。对同一种商品,富人的支付能力强,其可接受价格高;穷人的支付能力弱,其可接受价格低。
当牛黄的供应数量少,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就是通过高价格,来把许多穷人踢出市埸的。
同样的道理,当城市的住房不能满足所有想在城市购房的人的购买欲望时,就是通过房价的极度上涨,来把那些迫切需要房子的穷人强制踢出市埸的。
1,价值是什么呢?马克思说的价值,即商品的自身价值(不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亦即生产出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是生产出商品的劳动,是生产中的劳动,是生产那时候的劳动。不是交换中的东西。
社会必要劳动,叫做价值,但是,不妨,就理解成跟市场交换无关,跟价格无关,跟市价市值无关。
社会必要劳动,虽然叫做价值(即商品的自身价值,不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其实,是商品的数量。
2,价格是什么呢?价格,即交换价格,即交换价值,亦即货物的数量,交换物品量,交换物的数量。
一个面包,换来一棵白菜,或者换来二张钞票,则说一个面包的价格,就是一棵白菜(或者二张钞票)。
3,价格和价值是什么关系呢?是交换物品量之间的关系。
价值(即商品自身价值,不是商品交换价值),是商品本身的数量。某商品本身是社会必要劳动的若干。
价格(即商品交换价格,亦即商品交换价值),是商品换来的数量。某商品换来了某某其他物品若干个。
商品它本身的自身数量,换来的对方物品数量,两者有必然性偏离,经常性不一致,这都是很平常正常。
但是,商品本身的数量=市场交换的商品数量。
4,价格怎么形成呢?
价格是某物所换来的他物。
一个面包,换来一棵白菜,则价格就是一棵白菜。换来一个银元,则价格就是一个银元。
换来什么,什么就是价格。价格不是其他东西。
一个面包,面对一百个人,人人各自手持东西,各有东西,那么换什么,什么就是价格。
那么也就是说,价格跟评价无关,跟估价无关,其实,就是取决于人们手持的那些东西。
价格是什么呢?那就是换来的那些东西。此外,难道有其他什么东西吗?
交换是什么呢?就是你拿着一些东西,他拿着一些物品,东西对流物品。交换后,还是那些东西物品。
交换当中,买主想什么,卖主想什么,都是不顶什么用,想三想四而已。买主想,钻石最好一元一粒。
交换当中,买主之间,卖主之间,买主们和卖主们之间,是竞争的竞价。卖主想,面包最好亿元一个。
竞价是什么呢?就是由不得买主想三想四,由不得卖主想三想四,一切取决于大家手持的那些个东西。
价值是供求的数量,价格是供求的后果
利润最大化的最优定价策略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9-2-19 16:34
笑话越来越多,你根据什么说垄断条件不适用?有结论无推理。一面说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前提,一面说偶然拾来的钻石无价值——偶然拾来的钻石没有使用价值么?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