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1050 2
2019-02-18

职称评定跟工资挂钩反而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这种说法并不是毫无根据。事实上,确实造成了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具体来看有这么几种情况:

第一,不同级别职称工资差距大,业务水平差别并不大

初中高级之间的工资差别较大,尤其是中级和高级相差千元/月,而教师们没有评上并不代表水平、能力有限,或者是因为职称指标有限制,或者是某些并不直接体现个人素质的条件尚不到位,或者是人为因素、运气成分,实际上形成了三种职称评定结果:

1.确实比自己强一大截的评上了,未评上的老师们对此心悦诚服;

2.跟自己不相上下的评上了,未评上的老师们顶多感叹一时瑜亮,时运不济;

3.明显不如自己的评上了,未评上的老师们又怎能不牢骚满腹,口出怨言?

第二,职称工资差别大,对上述三种情况的影响各异

1.明显强的拿高工资让人觉得理所应当,并激励未评上者继续努力;

2.不相上下却比自己工资高一大截,积极者会加油鼓劲,消极者则会反复无常,一时想拼一把,一时想就此罢手;

3.明显不如自己却拿高工资,会让评不上者怒火中烧,刚烈者可能会撂挑子,平和者可能会敷衍了事。

第三,评上者也有不同的表现

一是继续努力,向更高的层次进发,或者保证对得起这份岗位工资;二是略有松懈之后还是尽职尽责,虽然不像以前那么拼。评职称毕竟是件劳心费力的事,评下来也相当于脱了一层皮,有些人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做法也不算大过,只要休息好了便能重新上路;三是功成身退,躲清闲拿高薪。第三种人足以引起更多的负面影响。

怎样消除职称评定与工资挂钩的负面影响?还是应该从制度入手,一是有更大的公平,首先是整个评审从名额分配、单位出线、荣誉获得、评审流程都应该程序正义,在阳光下操作,让评审环节更加透明,经得起监督和检验;二是让评上者务必发挥更大的作用。高级职称者除非有身体、年龄方面的特殊原因,不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能奋战在一线,就不该获取相应岗位等级的职称工资,而应该降档降级。当然,这事操作起来麻烦更大,问题更尖锐,所以一直没有试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2-18 15:51: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2-19 14:29:00
有什么问题可私聊我 +壹玖 壹柒 捌捌 贰捌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