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520 0
2019-02-20

第十六项 加油站

负面清单中有“取消同一外国投资者设立超过30家分店、销售来自多个供应商的不同种类和品牌成品油的连锁加油站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一项。

从勘探、开采、炼油到化工,从传统油气到页岩气,整个中国石油与化工工业的实力如此强大,难道还会在加油站领域全面输给外资企业吗?

第十七项 “取消测绘公司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中国测绘企业的实力,及其与国外企业的力量对比,对这一领域我完全是外行。不知为不知,不知当不论,“取消测绘公司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我没有资格评论。好多人说取消该项限制后,会让外资企业掌控中国的地理、资源等方面的信息、进而影响国家安全。我不是说这种可能性不存在,但是,是否真的存在,还需要结合着该领域该行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不能先入为主大而化之地下结论,光有结论而没有具体分析,那就只是“喊口号”了。很遗憾,该项的批评者们并没有能拿出具体证据与分析来,只是一味地喊口号,无法让我清楚危险到底是否以及如何存在。

第十八至二十项 粮食收购批发、稀土与钨、石墨、互联网上网服务

“取消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的外资准入限制”、“取消稀土冶炼、分离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取消钨冶炼的外资准入限制”、“取消石墨勘查、开采的外资准入限制”这三项,我也没有发言权,因为我对这三个产业的现状,是强是弱、孰强孰弱我一无所知。至于批评者们,我从来没有看到有任何人在空泛的指责以及“狼来了”的口号话语之外曾做出过任何具体的分析,好让人信服他们的警告。

第二十一项 取消禁止外商投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规定

我不明白“投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规定”指的是什么,所以不知道是否这一开放会不会“令外企控制国家安全命脉”,也没有看到任何人能指出并证明这一担忧的合理性来。

第二十二项 “武器弹药制造不列入负面清单”

对这一特殊领域,我更是一无所知,没有发言权。

总结

以上就是对22条开放措施的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所强调的22个领域的开放,无论是电网铁路,还是种子汽车航空船舶等等,都不会或很难导致外资控制该产业进而控制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现象出现(笔者少数不了解的领域另论)。

可以说,在大多数领域,中国企业早已经不怕与外资展开竞争了。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大幅度的对外也不例外。对外国投资开放,存在着不同的可能性,这取决于中国产业实力的强弱。

假如中国的产业实力很弱,那么大幅度的开放就有可能导致外资大举入侵,压制甚至摧毁中国民族产业,进而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影响国家安全;假如中国产业势力已经很强,那么较大幅度的开放政策并不会导致这一局面出现。

目前,中国的产业实力已经相当强大,不仅如此,现在反倒是昔日的欧美日等老牌经济强国越来越担心中国企业的竞争,且应对乏术,以至于美国现在不得不通过“贸易战”、“孟晚舟事件”等有悖于自由贸易原则的手段来抵御中国的扩张。

认为22条开放措施会导致外资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这类“爱国者”,毫无疑问,他们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光有良好的动机是不够的,良好的动机还需要与对事实的全面准确地了解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产生正确的判断,才能够对事物的发展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很遗憾,这类批评者们恰恰是只有良好的动机,而其思想与认识则是脱离实际的,与中国的现状不符。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子夜”时代,认为外资无比强大,中资无比弱小,中资在外资面前,就是羊遇到了狼,只能任其宰割屠戮。

当初,中国入世前夕,这类“爱国者”就反对入世,理由是入世后将会导致民族产业全军覆没,结果,入世十多年后,反倒是中国各产业纷纷强势崛起。

十几年前,铁道部没有用国产的“中华之星”,而是引进了日德法等国企业的技术,当时,这些人纷纷抱怨铁道部放弃自主创新而引狼入室,可是,没过几年,中国高铁就全面消化吸收了上述技术,并迅速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把西方企业甩在了后面。

当初中国与美国、法国等国家合作研发第三代核电技术,也是这些人坚决反对,声称靠与外企合作,不光学不到技术,反而会让外企控制中国的核电事业。结果十几年过去了,美国企业西屋公司日薄西山,而中国企业却在合作中越来越强大,自主掌握了多种三代以及四代核电技术,逐渐成为全球核电产业的中坚力量。

这类“爱国者”一面极度高估外资的力量,一面极度低估中国企业的力量。其实,外资并没有那么强大,无力为所欲为,同时,中国企业也早已今非昔比,而是越来越呈后来居上之势。

很遗憾,十几年来,这类“爱国者”的主观主义作风没有重大改变,始终是观念先行,拿口号与情绪来代替观察分析。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曾表现出三个与众不同的突出特征。

第一,中国经济一度长期超高速发展,中国各产业的水平也普遍在同步快速提高,目前在全球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

第二,中国国有企业一扫九十年代的颓势与舆论的普遍看低,不断做大做强,充分适应了市场经济与国际竞争。

第三,中国ZF对经济的管理能力在全球来看也是属于最优秀之列的(尽管也存在着种种问题)——从产业政策到逆周期的宏观调控,这其中以成功抵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而采取的俗称“四万亿”的政策最有代表性。

很遗憾,中国知识界的主流——不论“左”“右”,并没有及时地感受认识到这一新的重大变化,更不用说将实践概括升华为理论并反过来指引实践发展了。不要说“先知先觉”,连“后知后觉”都做不到。

长期以来,中国知识界一直存在着一个一面高估西方实力一面又低估中国实力的传统,这导致两种看似对立但其实两极相通的思潮。

一种是本文前面所重点批评的那种“爱国派”,他们因恐美畏美而要求“脱钩”,要求ZF采取极端贸易保护政策来“维护国家安全”。

一种是因恐美畏美而极度“亲美”“媚美”,他们认为美国无比强大,面对美国的无理要求,中国只能逆来顺受。如自2018年初美国宣布要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以来,他们就鼓吹中国应该积极接受美国的讹诈与勒索,否则中国经济将因无力抵御贸易战而崩溃。

明明是中国凭借自己的能力与实力蒸蒸日上,明明是美国在堂堂正正的市场竞争中实力不济越来越处于下风,明明是美国沉不住气了,不得不用贸易战等不讲理的流氓无赖手段来破坏中国的发展,到这些人嘴里,竟然成了美国轻轻动个小指头,中国就要全线崩溃了。

这些人目前正在积极制造这样一种舆论:要么中国牺牲自己的战略利益、接受美国的讹诈与勒索,要么就只能是“闭关锁国”。

其实,中国既不需要牺牲自己的战略利益,也不需要“闭关锁国”。

中国面临“改革倒退”“闭关锁国”威胁的这种鼓噪,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也是毫无道理的。如我去年就强调过的: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是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相较而言,中国的产品在全球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希望自由贸易与开放竞争了。中国的各类产业,从传统的到新兴的,实力普遍异常强大,根本不怕与国外对手竞争——无论在本国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上,根本不需要予以保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干吗要中止对外开放转为闭关锁国呢?这样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呢?客观形势决定了保持开放对中国是最为有利的。”


今天明明是中国带头在全球倡导落实自由贸易与开放竞争,明明是美国在“闭关锁国”、在威胁全球自由贸易与开放的经济秩序乃至安全秩序,可是,在这些人眼里,竟然成了错全在中国。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与美国大搞单边主义、贸易保护的大背景下,中国该如何应对以抵御、对冲这些不利因素呢?

第一,当然就是上面提到的,要继续坚持开放,全球自由贸易对目前的中国是最有力的。

第二,需要采用“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稳定总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等政策(见政治局会议2018年12月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

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上述方针,其大方向上都是正确的。

一面坚持开放,充分发挥国际潜力,一面逆周期操作、积极扩大内需,充分调动国内潜力,这样就能够对冲掉种种不利因素,就能让中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第二点是更为重要的,在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应该把中国国内旺盛的经济增长潜力释放出来。十年前,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市场萎靡,中国果断启动了俗称“四万亿”的一揽子拉动计划,让中国经济的车轮继续高速向前,一枝独秀令全球艳羡。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完全可以把贸易战当作一个缩小版的“金融危机”,启动一个新版的“四万亿”予以应对。

未来需要看的是落实的力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