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271 1
2019-02-22

文/汪云兴 副所长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其中第二项就是“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全球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等都足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去年,韩正副总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就强调,“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依托湾区城市群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当今世界城市、经济及科技融合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客观趋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利于提升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核心动力。《纲要》主要在第四章对如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任务、重大载体工程、重大空间平台、创新型产业、创新生态等都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注重和加强协同创新
我们都知道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国、两制、三种货币、四个主要城市”现状特征在全世界主要湾区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加之受三地之间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不同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流通依旧不便、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仍然不足。面对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需要,丰富多元的粤港澳大湾区,亟需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水平。
《规划纲要》在第一节就提出要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要更好发挥内地与香港、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的作用,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发挥更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支持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孵化基地,鼓励境内外投资者在粤港澳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和粤港联合创新资助计划,支持设立粤港澳产学研创新联盟。

二、注重基础科研能力建设
这些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基础科研能力建设有所突破,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科研平台、省实验室等都在加速布局和建设,但与现实的发展需要相比,与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科研能力还存在一定差距,亟需要补齐这个短板。
《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布局建设。支持粤港澳有关机构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推进大湾区交叉研究平台和前沿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建设培育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推进香港、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建设。

三、注重发展创新型产业
《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香港、澳门服务业高度发达,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过去,大湾区已经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创新牵引科技创新的路子。未来,要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规划纲要》在第六章提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 一是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制造业布局,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
  • 二是要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三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 四是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四、注重创新空间载体建设
科技创新发展的空间布局是《规划纲要》的一大亮点,比如,总体上要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在城市定位方面,也对科技创新做了总体安排,比如香港要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澳门要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广州要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深圳要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此外,《规划纲要》提出要支持建设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空间载体。比如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序开展国家高新区扩容,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节点和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基地。推动珠三角九市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支持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支持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香港科学园、香港数码港建设。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依托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离岸创新创业平台。在广州南沙规划建设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在珠海横琴建设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创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动。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推进澳门和中山深度合作。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支持佛山南海推动粤港澳高端服务合作。

五、注重优化区域创新生态
以科研体制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科技“软环境”营造是促进区域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除了在大装置、大平台、大团队、大学等“硬条件”方面发力外,更为关键是能够促进这些创新要素高效发挥作用的“科研体制机制”供给。
《规划纲要》提出要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 一是深化区域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在创新要素流通方面,提出要实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员流动、科研物资和数据流动、资金流等更加便利化的具体政策措施。
  • 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粤港澳开展科技创新全链条深度合作,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一批面向港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合作构建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平台。建设香港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中心。
  • 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在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开展知识产权交易。建设香港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建立大湾区知识产权信息交换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6-10 14:05:4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