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能源战略撬动现代能源格局
2010-10-29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现代能源产业的概念,经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就在五中全会公报发布的同时,我国政府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发展,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同时亮相,绝非巧合,昭示了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能源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决定》指出,中国计划用20年时间,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而我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产业除了生物产业之外,几乎都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或多或少产生关联,新兴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代能源产业与新兴能源战略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逻辑关联?或者说,发展新兴能源战略将对现代能源产业格局的缔造产生什么作用?
现代能源产业是国家面对全球能源发展趋势,立足国内能源结构调整而确立的宏大布局,而战略性新兴能源产业就是一条搅动传统能源旧有格局的“鲶鱼”。虽然这条鲶鱼还比较弱小,在整个大能源产业体系当中所占分量仍显不足,但就像管理学上提出的“鲶鱼效应”,或许通过采取这样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个别要素活跃地参与市场竞争,就能充分激活市场中的其他同类,把“沙丁鱼”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从全球来看,2009年全球风能、大阳能发电和生物燃料等三大主要清洁能源行业,营业收入逆市增长12%,达到1311亿美元,预计10年后将达到3259亿美元。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自主研发和购买专利相结合,我国的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与全球高速发展的步伐相一致。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已经部分掌握了风能、大阳能、建筑节能、电动汽车、煤清洁利用等诸多清洁能源的核心技术,包括正在努力推进的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正在成为世界上新能源技术的主要创造国之一。初步计划到2020年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亿千瓦,风电装机1.5亿千瓦,核电装机大约7000-8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000万千瓦,大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约2000万千瓦,据了解,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已经报请国家有关部门;目前正在审定当中,规划一旦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新兴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
科学发展是时代要求。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大潮中,用什么样的思维,以什么样的手段来抢占适应可持续发展新的制高点,抑或“站在两个五年规划时空交替点上,在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时候,通过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能源产业,以能源供应中增量的提升,促进传统能源产业体系的变革,撬动和创新一个以绿色发展为主要诉求的现代能源格局。
现代能源产业刚刚破题,但可以预见,随着以战略性新兴能源产业形成的增量提升和传统能源产业现有的存量改造,传统能源发展格局必然迎来新一轮的大改革、大改组、大改造、大发展。
或许,一条鲶鱼已经被投放其中,正在拨动尾须,游弋在现代能源产业发展的“蓝海”中。
作者:段贵恒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0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