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752 0
2019-02-28

《中庸》是儒家“四书”中最具信仰深度的著作,对孔子的“中庸之道”进行了最为深刻、最为透彻的义理阐述。


“中庸之道”是儒学思想的根本原则,构筑了中华民族二千多年主干精神。不懂中庸之道,就不懂中国人,也很难深入地了解自己。


《史记》记载,《中庸》为子思(前483年-前402年)所著。朱熹《中庸章句序》中也说:“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两位大思想家祖孙相继。


《中庸》在西汉时被编入《礼记》,南宋理学家朱熹继承唐宋以来高度重视《中庸》的传统,认为“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并且把《中庸》编入了《四书章句集注》(公元1192年刊印)。元明清三朝皆把“四书”列为科举考试内容,对中国人的心灵影响深远。


孔子开创的“中庸之道”,在子思所著的《中庸》里完成了哲学升华和系统阐述。“中庸之道”里有中国人深层的价值取向和生命智慧,是儒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展现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底色。


《中庸》以“天命之谓性”开篇,强调人性根源于天命;以“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结尾,赞颂天道承载着宇宙万物的秩序。中华民族历经动荡苦难而能繁衍绵延至今,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与“中庸之道”生生不息、进取求索的精神密切相关。


《中庸》深入地讨论天命,笃定地敬畏天命。从根本上说,行“中庸之道”,也就是奉行上天的“好生之德”“生生之道”。上天创生天地万物,维系生命秩序。


天命在生命中,不偏不离,敬天行道,则生命强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