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维维股份发布了多个股东减持公告,如,2018年11月6日,维维股东章霖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减持公司股份 1670万股,占公司现有总股本的 0.9988%;11月7日,宁波博泓合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博泓合丰”)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减持公司股份 203万股,占公司现有总股本的 0.1214%。
维维股份是我国最大的豆奶粉生产商,主导产品“维维”牌豆奶粉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在90年代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80%左右,当时维维股份每年上交的税收占其所在地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税收总额的一半。
维维股份2000年上市,发行价每股10.28元,市值66亿元。16年过去了,目前公司市值50.6亿元,比上市时还低了一些。
占尽先机的维维股份发展应当势如破竹,但却不尽如意,它究竟经历了什么?
豆奶大王深陷帝国梦
维维创始人为崔桂亮,当年,他还是铜山县大庙一个碾米厂厂长,凭着一腔热情,推出全新产品维维豆奶粉,开创我国豆奶品类的先河。90年代崔老板拿出10w重金买下热播电视剧《渴望》的特约播映权,《渴望》创造了收视神话,维维豆奶也随之声名鹊起,供不应求。创造中央电视台第一个亿元标王。其广告词“维维豆奶,欢乐开怀”更是响彻大江南北。
2000年成功上市后,维维股份募资10.28亿元,是当时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但在豆奶粉市场上,维维的绝对垄断地位正在受到永和豆浆等竞争对手的威胁,事实上1997年之后,豆奶粉市场开始停滞不前,维维股份的销售额也一直在10亿元左右徘徊,净利润也能稳定在1亿元以上。此时,手握重金的维维把视角扩大到豆奶之外,探索多元化业务发展战略,不断通过并购的方式跨界其他行业,希望解决豆奶主业的天花板问题。
2001年,成立维维乳业公司,并组建维维六朝松面粉公司,涉足食用米面油业务。
2002年,收购珠江特区牛奶公司和新疆呼图壁怡然乳业公司,组建新疆维维天山雪乳业有限公司,开始用“天山雪”这个品牌,在乳业开疆扩土,涉足牛奶业务。
2003年2月,收购武汉香满楼乳业公司,扩张牛奶业务。
2006年11月,收购双沟酒业38.27%股权,随后被宿迁市ZF “赎回”了维维股份所持有的双沟酒业股权,涉足酒类业务。
2007年9月,计划与中粮地产成立地产公司,未成功,试图涉足房地产业务。
2008年3月,对双沟酒业增资3600万元,持股比例增加到40.6%,扩张酒类业务。
2008年,计划出资1000余万元与同济大学教授合作成立生物技术公司,涉足生物技术业务,未成功。
2009年9月,耗资3.48亿元收购连续7年位居湖北第一的湖北枝江酒业51%股份。同年又收购成都大邑县的川王酒业,推出自有品牌“川王”,扩张酒类业务。
2009年投资煤炭业,正兴煤业,因债务太高于2013年出售,涉足煤炭业务。
2010年,涉足房地产,在徐州泉山区开发商住楼项目“维京公馆”。2011年取得预售证,但仍未有人居住,涉足房地产业务。
2011年下半年,收购乌海市正兴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和乌海市西部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失败告终,涉足采矿业务。
2012年,出资3.57亿元收购了新贵州醇酒厂。
2013年12月,插足茶产业,收购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51%股权。
2014年又进军旅游房产业,买下徐州南湖花园度假村,2016年已出售。
上市以来,维维股份卖过饮料、挤过牛奶、种过茶、榨过油、盖过楼房、酿过酒、搞过金融——似乎它觉得能赚钱的,都要参与。到了2015年,一个多元化的“帝国”已经形成,一个涉及饮料、白酒、食用油、房地产、贸易、茶叶等六大行业的“帝国”。
但是这样频繁的收购真的给维维股份带来很强的助力吗?
主业不振、副业不兴
营收及净利上,尽管这么多年维维股份的营业收入整体上涨,但是它的净利润却始终维持在1亿上下,甚至好几年出现扣非净利润为负的现象,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净利润维持正数,多半靠出售资产补血,可见这么多年频繁的收购活动并没有给它增加业绩。
分品类来看,财报显示,当前维维股份目前所属的行业为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除了动植物蛋白饮料(牛奶,鲜奶及谷动等)总体保持微微增长外,维维股份旗下产品如酒类、粮油、茶类的营业收入从2010年皆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且房地产、花生粕及菜粕、煤矿等业务均昙花一现。
毛利率上,从维维股份近三年的数据可见,除了豆奶粉和豆浆粉毛利率较为稳定外,维维的白酒业务毛利率只有35.93%,这与白酒行业平均60%的毛利率水平相差甚远;植物蛋白饮料毛利率只有14.45%;食用油毛利率不到5%,贸易业务毛利率近两年不到2%,肯定是赚不到什么钱的;而一度被认为暴利的茶类毛利率也不到38%!
而近十年来,维维的存货周转率越来越低,从2006年的存货周转次数9.81次降到2017年的1.09次,可见产品是越来越难卖了。
维维股份高价收购公司,使得账面上的商誉不断增加,而由于收购的子公司业绩业绩不佳甚至亏损,不仅会在年度的合并财务报表中直接体现,还会导致商誉减值,对年度业绩形成双重打击。而期间不赚钱的子公司又低价转卖,钱没少赔。
尤其是从2013年开始,贵州醇亏损不断,商誉减值损失占了净利润较高的比重,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开始凸显。如果没有这些商誉减值的拖累,维维股份的业绩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