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易宪容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房地产商一直在炒作,民众如果不参与,房价肯定早就跌下来了。此外,他还对年轻人买房等话题提出了建议。年轻人买房要考虑三个因素 易宪容指出,年轻人买房,首先要考虑三个因素: 第一,你的支付能力有多少,比如你现在存了多少钱,你工作收入有多少;父母亲能够帮助你多少。 第二,父母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扣除了没有,没扣除的一定要扣除。你不能把父母所有的钱都拿来买房子。 第三,买什么价位的房子比较合适。一定要考虑到利率风险。现在是我们最低利率的时候,而做按揭都是10年20年的期限,10年内我们的利率会有变化。比如美国的利率现在是往上走的,从1厘走到了4厘,我们中国的利率肯定也会往上走,世界利率都上升你不上升肯定会出问题。所以,你要考虑到,如果利率提高到10%,你还有没有支付能力,如果没有,你可以考虑把住房需求降低一点,比如买更便宜一些的房子,面积小一点的房子。 年轻人买房子一定要量力而为,多思考,把各种各样因素都分析考虑进去。这样,你就会比较理性,就不会开发商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易宪容表示,年轻人要记住一条:不要让自己负债太高。负债太高就意味着一辈子都给房地产打工。我们来算一个账,如果你买一处房子120万,首付20万,借钱100万,利息是10%的时候,你做30年按揭,你要付324万元钱,利息就要付200多万,负担很重很重;如果你是租的房子,200多万就不要付了。 对于房价问题,易宪容表示,房地产商一直在炒作,民众如果不参与,房价肯定早就跌下来了。现在所有人都做房地产,并且很短时间都成了富翁,为什么?房地产有暴利。所以房价贵得离谱,民众没有支付能力。另外,现在的房子有很多建筑垃圾,粗制滥造,外表看起来挺好,住前10年没问题,15年20年要全部成垃圾重建的。所以不要在房子大肆扩张的情况下买房子。 易宪容表示,要民众相信房价一定会落下来。上海不是已经落得很厉害了吗?我们不要看一年半年,你住小房子那么久10年20年都过来了,现在再等一两年有什么困难的?假定你买的房子跌下来,白白地亏损;而你花父母一辈子几辈子的钱,买个破房子就更不值。 PK潘石屹:不会相继出现两个“6+1” 对于“现在有个说法叫‘6+1’,就是双方父母加小两口,6个人买1套房子”这一说法,易宪容表示,这就是个大问题。“6+1”买房子,这个模式不会持久。如果是这种局面,政府就有责任、有义务进行政策的调整,把房价调整下来。 潘石屹曾表示,2008年是北京房地产市场发展得更好的一个转折点,因为2008年有奥运会,全世界都将关注北京,给北京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 易宪容对此表示,没有人规定2008是个界限。我就直接告诉他,你潘石屹如果有能力分析出2008年房价会怎么样,那你比比尔·盖茨还有钱!易宪容理论的根本点就是:民众有没有支付承担这种房价的能力!2008年后房价绝对不会上扬,前边都已经“6+1”了后边还会再有一个“6+1”吗?想想吧,生在农村的孩子,父母老病的家庭,连一个“6+1”也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嘛。 易宪容指出,欧美的年轻人,35岁以前不买房子;在香港,30岁买房子的,都是工作特别好的白领,但也都是买很小的房子。我在香港有个朋友30多岁,在大学里工作,有两个孩子,人家才买40平方米,不像我们这里一买100多平方米。 易宪容表示,现在孩子们的最大问题是不用自己的钱,不心疼。有一个问题很多年轻人想不到,现在的经济趋势是往上走好的时候,大家怎么样都找得到一个工作,可以买个房子;如果将来有一天,房价下跌,经济往下走,他的工作可能面临问题,比如失业,自己又有孩子了,连按揭费都可能付不起!而且,现在实行聘用制,买房子的人中许多是没有固定工作的人,这就隐藏着很大的危机。潘石屹曾说,经济学家对于历史越远的东西比如过去或者将来几十年的东西看得很清楚,对眼前具体的事情他反而看不清楚,这与商人刚好相反。比如易教授预测的房价一定要跌,但实际上一直在涨,但易教授从来也没承认过他预测错了。 易宪容对此表示,我从来没预测房价要跌,我是根据现在的民众没有支付能力的实际情况而说,房价应该跌,而不是就跌。因为,现在是房地产商在操纵房价,而不是市场在操纵房价。如果政府有办法出台政策,调整房价,房价就会跌。 房地产商们不是曾经预测“金九银十”就是九月十月房屋大量销售吗?怎么样?并没有出现。我早就说过,他们这是伪命题!是用过去几年的东西来骗民众、骗老百姓。上海的房子卖不动,北京的房子也一样会跌,只不过还没到时候。所以,时间要看长一点,眼光要看远一点。我退一万步讲,假定两三年后,房价还要高,但两三年后你工作时间长了,收入也多了。所以,年轻人现在要尽量租房子,不要以为买个房子就万事大吉了,不能轻易进入这个市场。 做个可信赖的经济学家 前段时间香港学者丁学良声言内地真正意义的经济学家不超过五个,有媒体就此进行了调查,有12.5%的投票人表示不相信任何经济学家,他们认为,多数经济学家现在是站在利益集团的立场上来说话,所以难以信任。 对此,易宪容表示,香港学者的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第一,他不是做经济学的,他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学家不了解;第二,即使他了解,也是用欧美经济学家的标准来要求中国经济学家的。如果让欧美国家的经济学家来中国做经济学,来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肯定会把中国经济搞得一塌糊涂,因为他们不懂中国经济。所以,对这种说法,我们媒体不要去炒作,只把它作为一个笑话,根本不值得一评。 中国的经济之所以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有不少经济学人,不断引导中国民众经济观念改变的结果。 至于“不会被收买”的说法,可能记者夸张了我的话。我只会说:我不会卷入任何利益纷争。比如房地产商请我作一个报告,我讲房地产现实,发展状况,他们给我正常劳务收入,我当然要。但是,我作报告从来都是站在社会公众角度去说话,所以我就不觉得是利益纷争。 预计2006年的房价是涨还是跌? 易宪容表示,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要素基本为政府所控制,因此,2006年房价涨跌,完全在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理解,在于政府税收政策以及要素市场的变化来调整房地产供求关系,特别是央行的利率政策。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了保护民众利益,房地产市场应该是广大民众都能够进入的市场,政府就应该力求房地产市场能生产出民众有支付能力的住房,这应该是2006年政府房地产政策的宗旨。
http://www.fccs.com 2006年02月16日 09: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初看题目,觉得很荒谬,就像你劝说厂商不要生产一样,资本的逐利性是不会放弃如此好的机会的!
仔细看了之后,呵呵,还是觉得理由不是很充分,在现在的中国,资本没有找到很好的利润市场,而房地产市场的不规范(其实也就是和道德相抵触)造就了一个很好的资本投资点
倒是最后一点说得在理,房地产涨跌完全在与政府对市场的理解上,在与其政策变化上
我觉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应该学习香港90年代的做法,兼顾各方利益,同时又不抑制房地产业的发展
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还是做相应管制比较好!
楼主能否给出联结?你目前给出的联结[中国新闻网]是个收费网站,易大师的如此“感动中国”的言论,应该公开刊登的吧?
民众炒房有暴利可图,没有制度的约束下能让他们不参与吗?政府的管制是少不了的!都是要买房的人,看看那些开发商和炒房者的炒作行为,要买的时候能不买吗?04年国家对出售二手房的税收管治也许只是影响了冰山一角,中国房产市场真是叫人摸不着头脑!
原文可以看这里
http://news.sh.soufun.com/2006-02-16/638835.htm
应该大力建设真正的经济适用房,对于毫宅,对于多套住宅空置应该加大税收力度,房地产市场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利润动机,政绩动机等结合推动价格上涨,这些是非常短视的不负责任的做法!
201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非常6+1还可能,但是将来还可能么,如何消化社会负担,保证社会平稳发展?战略机遇期即将面临挑战,如果现在不解决民生问题,公平问题,将来更难!
建设部对于未来楼市的整个基调就是稳定和协调,
政府出台新的调控政策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会继续加强执行前期已经出台的政策。对于上海楼市来说,刚性需求依然需要时间恢复信心,而供大于求则需要借助市场行为来调整。
现在的房价确实高的离谱,记得以前看中金作的房价与租房价格比率,近3年来很多省会城市都已长的超过1.5甚至2倍了
我贴一个分析文章:
美国很多私人理财师都建议:如果收入不是很高,与其为子女存学费,不如为自己存养老金。理由有这么几条。 第一,子女可以设法申请学生贷款,但天下没有退休贷款这回事,将来也不会有,没有哪家银行会借钱给工作能力有限、说不定明天就要心肌梗塞的人。而政府的老年福利金,只是让你坐在老人公寓里,挑挑图书馆送上门的小说大字印本。地中海的游轮上,一半旅客是美国的退休医生、退休律师。想在退休后也像他们那样周游世界,至少一次?你为自己存钱吧。不要以为付过学费后,老来子女会报答———他们正学着你的优异榜样,忙着为自己的子女存学费呢。 第二,存退休金,年限长,收益高。中国人都知道“白毛女”的除夕逼债故事。利滚利,小钱滚成大钱,这是高利贷的可怕之处;但同样的算术也保证了储蓄的增长。25岁结婚时为退休金存1万元,到65岁退休,如果年平均回报率是5%,就有7.04万元;如果存学费,20年后子女进大学时取出来,只有2.65万元。要是运气好,年平均回报率升到10%,退休金就会高达45.26万元;而学费只是6.73万元。 第三,现在人人都想读大学,这必然导致大学学位的贬值(少数名校或许例外)。学位贬值的一个衡量尺度,是大学程度与高中程度之间的收入差距。当这差距降到一定数值时,读大学就几乎失去了经济意义。高中生参加工作要比大学生早4年,假设这4年的平均年薪为1.2万元,大学生每年也缴这个数目,4年的一进一出就是9.6万元。如果大学生工作多年之后,平均年薪只比中学生多个3000元,他需要32年的时间,才能填平这9.6万元的早期损失。等到历年总收入追上中学生,也该退休了。
你说美国的个人理财师的建议如何。——他虽然是劝别为孩子存学费。但道理是一样的。易宪容这也是分析方法,是否采用则各人自便。
zj35777940 发表于 2011-2-14 08:25 老说租房,租房,你考虑过通胀因素没有?什么100w,30年后变300w。你要考虑考虑实际的通胀因素,貌似从90年到现在,也就20年吧,通胀有10倍了吧。。。。那你买一套房100w,现在要卖1000w。我们这边一个新的城市中心,98年房价800块,现在1w左右。。。而且你居然会认为租房价格不会涨?开玩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