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CPI不包括住房
CPI(Consumer Price Index),即居民消费指数,反映了一组代表新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的统计指标,简单的讲就是映射消费者所付商品的价格,包括了医疗保健、烟酒副食和衣着家居用品等等。
作为一种价格指数,CPI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反映国家宏观经济及通货紧缩。但和国外不同的是我们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不包含房价。
住房,是居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成千上万的中国城市居民长年累月地苦苦挣扎在买房战线上,他(他)们为了购置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几乎耗尽了家庭的全部积蓄,有些城市为之甚至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心血。购房,使得太多太多的中国城市人口背负起沉重的债务,他(她)们不得不减缩消费、全力以赴。自2003年起,各地房价飞涨,也就表明普通消费者住房支出在持续加重,换句话说,房价的上扬意味着老百姓辛辛苦苦存在银行里等待买房子的人名币急速贬值。提心一句:这个情况居然没有在中国的CPI中反映出来!
部分学者认为购房属于投资不是消费,按照国际惯例理应排除在CPI之外,那为何美国的CPI居住权重却位居第一。 房产,已经悄悄地被大多数中国人所关注,逐步演化为城市生活的新标准。最近几年,食品、教育及交通价格在节节攀升,从目前我国核心CPI还很平稳判断:中国经济还在无视继续高涨的食品等价格。长此以往,就会使得富人把自己的财产转移到房产,越积越高,而穷人则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将变得相当困难;贫富差距被拉大了。很显然,住房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被低估了,国家应该重视住房这一环节,CPI数据中应该包括房价。
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的住房条件与习惯等等都与几年前大不一样了,但是这种CPI指标就是没有反映出居民这种消费行为的变化。不是经常说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吗?那么国家就应该对CPI指标的权重就做出修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