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一次,我想跟在座的年轻人共勉:每个周六,你可以选择看美剧,也可以选择学习。如果你学习,两天后的周一,你不会很快的就在工作中出彩,你的老板也不会知道你花了整天的时间学习,更不会夸奖你什么。你几乎找不到任何东西可以证明你在努力学习。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你每个周末都这样努力工作,持之以恒,你会发现你已经突飞猛进。我认为,学习是一件几乎没有短期回报的事,但是从长远来看,回报却是非常丰厚的。
我阅读很多材料,也花很多时间和很多人交谈。我觉得两个最有效的学习、获取信息的方法是阅读和同专家交谈。所以我会花很多时间做这两件事情。在我的kindle上有不到一千本书,我大概已经阅读了其中的2/3。
在百度,我们有阅读小组,在那里,我们可以每星期读半本书。我试试上参加了两个这样的阅读小组,在每个小组里都会每星期读半本书。我想我是唯一一个参加了两个阅读小组的人。我每周六下午最喜欢的活动就是独自在家阅读。
当我和研究人员,或是想创业的人交谈时,我告诉他们如果你不断地阅读论文,每周认真研究六篇论文,坚持两年。然后,你会学到很多东西。这是对你长期发展一个极好的投资。
但这种投资,比如你花整个周六去学习而不是看电视,没有人会赞扬你。而且很可能你在周六所学的东西对你在接下来周一的工作没有什么帮助。我们很少会从这些投资中得到短期回报。但这却是很好的长期投资。确实,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研究者,就要大量阅读。
人们通常用意志力做这些事情,但不起作用,因为意志力会耗尽。我觉得,人们喜欢创造习惯,比如每周都努力的学习工作,这是最重要的。这些人才是最可能成功的。
学习很少有短期成效,但如果你决心做研究或者做工程, 而且你并不是只做一个周末,而是每周如此往复,坚持一年,你把每个周末都花在学习文献上,那么一年之后,你将收获巨大。所以,我认为, 自我进步的途径就是博学研究,因为你日复一日的坚持学习,并不是仅仅持续一周或一个月,而是一年,甚至两年,那么在这段时间之后,也许是几个月或者一年,你就可以把一些东西学得非常透彻了。
第二点,特别是当你还年轻的时候,不要去试图预估投资在你自己未来教育中的价值。
我定义的「年轻」是任何在100岁以下的人。
任何你所学习的东西都能够在数十年后给予你回报。但这并不容易。一旦你离开了学校,投资于学习的时间在短时间内几乎很难看到明显回报。没有老师会站在你身后给你一个分数评语或者督促你继续用功。但是如果你肯自我激励或者保持阅读的习惯,继续跟自己的想法较劲,和能够让你获益的人保持沟通,那么在数年之后你可能会成为在特定个人领域学习之中的佼佼者。
学习的过程也会帮助你决定真正该从事什么,当你看到了足够多的关于别人如何改变世界的实例,你也会得到更多灵感来启发自己如何去改变世界。
做一个简单总结:即使并不容易,但还是应该坚持在学习中探索,同时积极寻找一种能帮助整个人类的事业,并投身其中。
查理·芒格 南加州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坚持终身学习
另外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可能会让你们想起孔子——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它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有一个相关的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你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离开这里以后,你们还得继续学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远。
就以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来说,它的长期大额投资业绩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让伯克希尔在这一个十年中赚到许多钱的方法,在下一个十年未必还能那么管用,所以沃伦·巴菲特不得不成为一部不断学习的机器。
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孩子们,这种习惯对你们很有帮助,特别是在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时候。
哲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一句很正确的话,他说只有当人类“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人类社会才能快速地发展。人类社会在几百年前才出现了大发展,在那之前,每个世纪的发展几乎等于零。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发展,同样的道理,你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我非常幸运。我读法学院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在我这漫长的一生中,没有什么比持续学习对我的帮助更大。
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再拿沃伦·巴菲特来说,如果你们拿着计时器观察他,会发现他醒着的时候有一半时间是在看书。他把剩下的时间大部分用来跟一些非常有才干的人进行一对一的交谈,有时候是打电话,有时候是当面,那些都是他信任且信任他的人。仔细观察的话,沃伦很像个学究,虽然他在世俗生活中非常成功。
所以我这辈子不断地实践跨学科的方法。这种习惯帮了我很多忙,它让生活更有乐趣,让我能做更多的事情,让我变得更有建设性,让我变得非常富有,而这无法用天分来解释。我的思维习惯只要得到正确的实践,真的很有帮助。
我想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人们必须拥有跨科学的心态,才能高效而成熟地生活。在这里,我想引用古代最伟大的律师马尔库斯·图鲁斯·西塞罗的一个重要思想。西塞罗有句话很着名,他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出生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在生活中就会像一个无知的孩童。
这个道理非常正确,西塞罗正确地嘲笑了那些愚蠢得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但如果你们将西塞罗这句话推而广之——我认为你们应该这么做——除了历史之外,还有许多东西是人们必须了解的。所谓的许多东西,就是所有学科的重要思想。但如果你对一种知识死记硬背,以便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种知识对你们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你们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它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在随后的日子里能自动地运用它们。如果你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郑重地向你们保证,总有一天你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我已经成为我的同龄人中最有效率的人之一”。与之相反,如果不努力去实践这种跨科学的方法,你们中的许多最聪明的人只会取得中等成就,甚至生活在阴影中。
当我们为了获取洞察力而设计我们的生活时,我们的日程安排将会完全不同:
我们会利用好空闲时间,而不是让自己陷入忙碌。尽管管理者必须时刻保持着注意力,这样他们才能对发生的事情做出反应,但是学习者创造了大量空闲时间,来超越噪音并获得观察问题的视角。
我们工作的环境会带来更多的创造力。正如我在《为什么成功人士每周花10个小时在“复合时间”上》中所写的,历史上许多最伟大的见解都是在小睡或散步时产生的,不一定是在办公大楼的小隔间里。
我们在学习、实验和思考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因为它们是洞察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学习是通过人、信息和经验来获得多样化、稀有和有价值的知识积木。思考就是将这些积木组合成稀有而有价值的组合。实验就是要看看这些组合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
我们衡量成功的标准是我们洞察力的质量,而不是我们完成待办事项的速度。换句话说,我们衡量成功的标准从效率转向有效性。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9-3-8 05:33
该主题为【学道会】活动,点击了解详情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9-3-8 05:33
该主题为【学道会】活动,点击了解详情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9-3-8 05:33
该主题为【学道会】活动,点击了解详情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3月8日
昨天阅读4小时,累计阅读942小时。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推荐:《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
作者:(美)乔治·索罗斯
https://bbs.pinggu.org/thread-6962552-1-1.html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继续读:《宽客:华尔街顶级数量金融大师的另类人生》
今天继续读 第3章 他们都是疯狂的淘金客
格里·班伯格发现统计套利纯属偶然。他来自长岛,身材高大,天资聪颖,是个正统的犹太教徒。1980年,班伯格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学位,随后加入摩根士丹利。在这里,他所在的团队负责为所有股票操作提供分析和技术上的支持。
班伯格的职责是为摩根士丹利的大宗交易部门编写交易软件。大宗交易指的是一次交易量在10000股以上的交易,客户大多是共同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大宗交易使用“配对策略”(pairs strategy)来使损失最小化。如果大宗交易部门持有了大量通用汽车的股票,那么他们就会卖空福特汽车,以冲抵通用汽车股价下跌的损失。班伯格的软件可以为交易员提供这些成对的相对头寸的最新信息。班伯格注意到,大宗交易通常会导致一对中的一只股票出现强烈波动,而另一只股票却几乎原地不动。这样一来,两只股票价格之间的区别,即“价差”,就会暂时出现异常。
假设在通常情况下,通用汽车股票的价格是10美元,而福特的股价是5美元。通用的大买单可能导致其价格暂时蹿升到10.5美元,与此同时,福特的价格仍然是5美元,两只股票之间的“价差”便扩大了。
班伯格意识到,可以通过跟踪历史模式和快进快出来把握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他可以卖空一对中上升(或下降)的股票,在价差恢复正常水平时获利;也可以买入(或卖空)一对中价格不变的股票,从而在另一只股票没有回到原始价格的情形下为自己提供保护——只要价差恢复历史水平,多头头寸迟早是要上涨的。
这其实就是古老的低买高卖游戏的量化版。
班伯格向上司建言了自己的想法。1983年,他进入股票交易部,组建了一个交易小组,分配到500000美元资金,开始了日进斗金的职业生涯。到9月时,他的小组多空头寸价值之和就达到400万美元,1984年初,又进一步攀升到1000万美元,并于10月达到1500万美元。1985年,班伯格小组名下已有了3000万美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摩根士丹利的高层见不得如此赚钱的机器掌控在一个程序员手里,于是他们派农西奥·塔尔塔利亚(NunzioTartaglia)接管了班伯格的团队。班伯格怒不可遏,一走了之。
出生于布鲁克林的塔尔塔利亚是个特立独行的家伙。20世纪60年代早期,他在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但他却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耶稣会。5年后,他又告别神职,前往匹兹堡大学攻读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70年代早期,塔尔塔利亚加入美林公司,成为一位零售经纪人。此后又辗转效力于5家公司,最后到摩根士丹利落了脚。
接手班伯格的团队后,塔尔塔利亚便将其更名为自动化自营交易(Automated Proprietary Trading,简称APT),并将办公地点移至埃克森大厦(Exxon Building)摩根士丹利总部19楼的一间12米长的单间中。塔尔塔利亚将原系统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将其直接与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超级订单转送及成交回报系统[5]相连。不久,APT的交易量便占到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总成交量的5%。塔尔塔利亚入主的第一年,APT的统计套利策略创造了600万美元的利润,1986年更是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4000万美元,1987年又上升到5000万美元。带着些许神秘色彩,APT开始在华尔街声名鹊起。
1986年,塔尔塔利亚请来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天才大卫·肖(David Shaw)执掌APT技术部门。大卫·肖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也是并行处理[6]专家。他基本没有什么交易经验,但学习能力超人,不久便被APT独特的交易策略所深深吸引。在同事眼中,大卫·肖性格腼腆,在异性面前总是一副自惭形秽的样子。他长得又高又瘦,看起来像只蜘蛛,但他却是最早涉足计算机约会[7]的人之一——换句话说,他是个古典宽客。
摩根士丹利聘请大卫·肖时承诺,他可以开发自己的交易策略来赚取真金白银。但随着塔尔塔利亚逐渐掌握APT的大权,他开始竭力把利润颇丰的交易平台把持在一小撮人手里。大卫·肖意识到,他不可能再有交易的机会了。
他决定奋起反击,夺回主动权。1987年9月的一天,APT正在为高层作业务计划演示,和往常一样,大卫·肖负责并行处理和高速算法的演示,然而他突然开始阐述起债券套利策略来。会议结束后,APT的交易员和研究员们怒不可遏。大卫·肖越线了:程序员不能干涉交易事务,甚至谈论也是禁止的。那时,程序员和交易策略师之间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但随着交易越来越计算机化,两类人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从自身利益出发,大卫·肖希望摩根士丹利高层能够看到他的思想的价值。他也接触了不少高层管理人员,试图建立由他领导的全新研究团队,这个团队将成为量化计算机金融研究的科学实验室。但摩根士丹利高层对他的想法充耳不闻,塔尔塔利亚也毫不让步。在演示事件之后的那个周末,大卫·肖决定辞职,并在星期一将这一决定告诉了塔尔塔利亚。塔尔塔利亚愉快地接受了大卫·肖的辞呈,他也许早已把大卫·肖视为一个威胁了。
这或许是摩根士丹利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人才流失事件。
然而吉人自有天相。离开摩根士丹利之后,他以2800万美元的资本开办了自己的对冲基金——肖氏对冲基金[8],并很快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之一。其核心策略正是统计套利。
而塔尔塔利亚却流年不利。1988年,摩根士丹利高层将APT的资本金从9亿美元削减到3亿美元。塔尔塔利亚提高了杠杆率,使APT债务与资本比提高到8∶1(这意味着APT用于投资的每9美元中有8美元是借来的)。1989年,APT开始出现亏损。情况越糟糕,塔尔塔利亚越焦躁。最终,他被解雇了。不久以后,APT也寿终正寝。
与此同时,班伯格找到了新东家。他在摩根士丹利时有位叫弗雷德·泰勒(Fred Taylor)的同事,正在一家量化对冲基金效力。离开摩根士丹利后,班伯格接到了泰勒的电话。
“有何贵干?”班伯格问道。
泰勒告诉班伯格:“普林斯顿-纽波特合伙公司的老板是一个叫爱德华·索普的家伙。”
泰勒继续解释说,索普对新策略总是充满着兴趣,有意研究一下统计套利。
泰勒把班伯格介绍给杰伊·里根,两人一拍即合。索普和里根同意出资建立一家名叫BOSS合伙公司的基金[9]。班伯格选定一间位于纽约西区57号大街120平方英尺[10]的12层办公室作为BOSS的落脚点。BOSS资本金为500万美元,在班伯格的运作下取得了开门红,第一年的回报率高达30%。到1988年,BOSS已掌控着约1亿美元的资金,每年的回报率都在10%以上。
1998年初,BOSS也和APT一样陷入了困境。到这一年年末,班伯格觉得已经赚够了钱,便关闭了BOSS,北上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教授金融和法律去了。从此以后,班伯格再也没有再玩过股票。
但他的策略仍旧光芒万丈,普林斯顿-纽波特合伙公司绝非唯一的受益者。班伯格和塔尔塔利亚手下的交易员在散伙后带着统计套利策略投奔各大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在肖氏对冲基金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其他对冲基金也开始复制它的极速交易风格。20世纪90年代早期,前APT研究员罗伯特·弗雷(Robert Frey)将统计套利带到了吉姆·西蒙斯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在塔尔塔利亚离开摩根士丹利数年后,彼得·穆勒粉墨登场,在摩根士丹利建立了他自己的统计套利赚钱机器,业绩远超塔尔塔利亚。长期以来密切关注索普一举一动的肯·格里芬把统计套利策略移植到了大本营投资集团。总之,统计套利迅速大行其道,成为华尔街长盛不衰的赚钱方式——事实上,它流行得有些过了头。不过,这一点要到2007年8月人们才会发现。
与此同时,索普和里根这里仍旧波澜不惊。他们的基金在1986年表现扎实,1987年上半年在BOSS的利润推动下更进一步。接着,股票市场开始动摇。10月上旬,市场裂痕初现,并最终演变成一场大地震。那么,震源在哪儿呢?正是宽客和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公式。
……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1983年到1985年,算是三年吧,由50万达到3000万。60倍的收益,换算一下,百分之六万的收益率!!!太牛了。一个牛B的程序员,是如此地牛,连老板都见不得如此赚钱的机器掌握在一个程序员。谁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亮?
APT,Automated Proprietary Trading!1985年,一年创造600万美元利润,交易量占纽交所的5%。1986年更是达到了4000万美元,87年达到5000万美元。早期宽客的高手造就的伟大系统!太让人惊叹了!
交易员和交易策略师,到底谁才是宽客?
当然是交易策略师!量化计算机金融研究的科学实验室!好主意!统计套利创造的又一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肖氏对冲基金。
系统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化的系统,如今的系统都有自学习的能力,更需要进化,APT离开了交易策略师,就已经注定了它的结局:被淘汰出局。
对比APT,BOSS系统的业绩就差了很多!但其策略:“统计套利”迅速大行其道,成为华尔街长盛不衰的赚钱方式。文艺复兴、大本营等等,都看到了APT的影子。牛!!!
今天大跌,是调整还是转向呢?看周末了……
单词挑战第3月第19天
Proprietary adj. 专有的,专利的; 所有(人)的; (商品)专卖的;
n. 所有权,所有物; 所有人; 专卖药品; 独家制造(及销售)的产品;
Directors weren'tallowed any proprietary airs about the product they made.
Theexemption for proprietary matters, such as grants and benefits, seems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justify.
1.背单词1个 - O
2.飞鸟式36个 - O
3.CodePractices 0.5 hr - O
4.论坛收集资料30分钟*2 - O
5.CloudZhuang45minutes - O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9-3-8 05:33
该主题为【学道会】活动,点击了解详情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9-3-8 05:33
该主题为【学道会】活动,点击了解详情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9-3-8 05:33
该主题为【学道会】活动,点击了解详情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