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363小时。
昨天阅读了经济思想中的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一八八三~一九五○):經濟發展理論。熊彼得研究領域廣泛,對政治學、歷史學、社會學都非常諳熟,在西方經濟學界被公認為博學多聞、兼收並蓄的經濟學家。熊彼得十分推崇洛桑學派創始人瓦爾拉,對他運用數理方法建立的一般均衡理論非常讚賞。受此影響,熊彼得在進行分析時,也很注意對數理知識的運用,並且,他還常常把經濟現象和非經濟現象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創立了把經濟理論、經濟史、經濟統計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經濟發展理論》的副標題是「對於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週期的考察」,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本書涉獵範圍的廣泛。《經濟發展理論》是熊彼得早期成名之作,也是對他的經濟理論的第一次重要陳述。在這本書中,熊彼得首次提出了「創新理論」,當時曾轟動了整個西方經濟學界,並且這一理論對西方經濟學的發展,一直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經濟生活的循環流轉;第二章,經濟發展的基本現象;第三章,信用與資本;第四章,企業利潤;第五章,資本的利息;第六章,經濟週期。其中,第一、第二兩章最為重要,在這兩章裏,熊彼得對從靜止狀態的「循環流轉」到經濟發展的根本現象進行了分析。尤其在第二章中,熊彼得對經濟發展(包括從企業家的特點與功能、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創新的含義和作用,直到資本主義的產生)做了開創性的、精闢的論述,既是在理論上的探討,也是對歷史發展過程的概述。在接下來的三章中,熊彼得對信貸與資本、企業家利潤以及資本的利息分別做了闡述。在第六章中,熊彼得對經濟週期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熊彼得將社會經濟的活動分為兩種類型,即經濟循環和經濟發展。他把經濟循環模式理解為靜態的均衡理論,而把經濟發展模式理解為動態理論。如果說循環理論是熊彼得經濟理論分析的起點,那麼,發展理論就是對他的理論的擴展和延伸。熊彼得認為,企業家與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現象,這也是熊彼得「創新理論」的本體。創新活動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力量,因此,我們可以說,經濟的發展過程實質上就是生產方法的變革過程。關於創新的內容,熊彼得作了如下的歸結:第一,生產出新產品;第二,使用新的生產技術;第三,開闢新的市場;第四,發現和控制原材料的新的供應來源;第五,實行新的企業組織形式。熊彼得指出,企業家是創新、生產要素的新組合與經濟發展的組織者,是各行各業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奇異人物。他們之所以要進行創新活動,是受「企業家精神」的驅使。即,企業家進行創新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更主要的是,他們希望透過創新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對外界未知的世界進行征服,與別人較量決一雌雄。總之,企業家進行創新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成功而成功。因此,企業家是資本主義的靈魂,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角,而資本家,只不過提供貨幣資本和定期收取利息而已。資本主義社會要想不斷向前發展,就要靠企業家的不斷突破與創新。熊彼得認為,創新有三個基本的特點:第一,創新和科學技術發明並無必然關聯,因此,不能將科技發明看作創新;第二,創新不局限於大企業,也不一定是大規模的;第三,創新往往被效仿追逐而形成高潮,推動整個經濟週期呈波浪式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