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835 1
2019-03-13

这是一个发生在印度的故事:


在寒冷的街市上,一位装扮高贵的女士问道:“你的鸡蛋怎么卖?”


卖鸡蛋的老人回答:“一个蛋5卢比,女士。”


女士对老人说:“我25卢比买6个,可以吗?不卖我就走。”


老人回答道:“回来吧,就按照你说的价拿走吧。这是我的开张,今天一个鸡蛋都还没有卖出去过呢。”

女士买了鸡蛋,带着胜利的感觉离开。


她开着豪车和朋友到一个高档餐厅吃饭。


在那里,她和朋友点了若干东西,只吃了其中一点点,还剩下很多。


她们买单,账单是1450卢比,她给了1500卢比,告诉餐厅老板不用找了。


那天发生的事对于餐厅老板,可能很平常。但是对于那个卖鸡蛋的老人来说,却是很难过的一件事。


为什么往往我们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要显示我们高高在上的权力?而对于不是特别需要我们慷慨的人却又如此慷慨?

有一篇文章写道,一位父亲经常以高价向一些贫困的人买东西,即使是他不需要的东西。有时候就是他习惯了多付点钱。


孩子疑惑不解,就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父亲回答:“这是包裹着尊严的慈善,孩子。”


在当下的社会中,很多人生活越来越好,但是也有很多人生活并不如意,他们可能有种种的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


但是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就尽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他们也不会去做一些在别人看来并不体面的事情。

其实如今并不缺乏慷慨解囊之士,但是有些慷慨的行为确让很多人匪夷所思,以至于对于捐助人的慷慨产生反感:让受助人上台接受捐赠,并站在台上与捐助人合影,接受媒体“长枪短炮”的拍摄之类的场景。


但是有人注意过受助者的表情,了解他们在那一刻的心理感受,以及日后的改变吗?到底是什么让善行之举变成了善意的伤害?


这里,首先让人联想到一则古老的故事,就是出自《礼记》的“嗟来之食”:当一个财主救济饥民时,喊道“嗟,来食!”


一个饥民说道:“我正是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对个体尊严的强调,恐怕是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不能缺失的。

不与穷人争小利,才是一个成功人士最大的荣耀。


其实,帮助的核心内涵,不仅仅是出于对苦难者的一种物质救助,它还应该包括对困难者尊严的一种维护。


文明催生进步,善良彰显人性。


善事虽善,但还要合情合理地行之为之。扶贫济弱,当以关注人的尊严为先为重。


切记,当你帮一个人的时候,要让你的帮助包裹着尊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3-13 16:06:59
杨明凡 发表于 2019-3-13 15:00
这是一个发生在印度的故事:
在寒冷的街市上,一位装扮高贵的女士问道:“你的鸡蛋怎么卖?”
卖鸡蛋的老 ...
写得太好了,应让更多的人们看到体会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