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基本情况
1、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钴、铜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为氯化钴、硫酸钴等钴盐以及四氧化三钴等钴氧化物。此外,由于铜钴伴生的特点,公司还生产电积铜。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以3C类锂电池和动力锂电池中的三元锂电池为主。
2、财务数据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如下:
3、业务概况
(1)行业地位
公司主要从事钴、铜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钴盐生产企业之一。公司目前具备年产6,500金属吨钴的生产能力,为国内较大的钴生产商之一。
(2)产业链地位
钴行业产业链如下图:
公司处于产业链中游。
(3)报告期业绩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以钴产品销售收入为主,钴产品成本中,材料成本占比平均超过80%,而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主要随市场环境波动,因此,公司毛利受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大。
从财务数据来看,报告期内,发行人业绩波动较大。2015年度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仅为301.07万元,较上年同比下滑超过50%,主要原因系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MB钴金属报价大幅下跌,使得公司2015年第四季度出现了亏损。公司2016年度和2017年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增长,收入分别增长10.30%和33.50%,净利润增长778.75%和444.43%,业绩爆发主要由于近年来受下游锂电池行业旺盛需求推动,2017年以来,MB金属钴报价一路走高,公司产品售价迅速上涨,同时,2016年9月,公司新增3,500吨年产能的钴产品生产线投产,导致2017年产品产量和销量增加,收入同比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公司在2016年末原材料价格相对低位的时点进行了大规模备货,使得2017年初以来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公司生产成本的影响降低,毛利大幅提高。
(4)现金流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径流量与净利润的对比关系如下表: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异较大,主要系发行人经营性应收和应付项目增加、期末存货余额逐年增加所致,即发行人2016年起出于产能扩大和原材料备货周期等因素考虑增加备货规模,导致存货占用营运资金增加,另外,销售收入增加导致应收账款相应增加,营运资金占用增加。与业绩变动趋势原因描述大致相符。
二、被否原因分析
(一)持续盈利能力
1、商业模式
发行人的主要客户金川科技、厦门钨业、江苏润捷(寒锐钴业子公司)、Traxys North America LLC(优利时集团)同时也是公司的供应商,加之发行人目前不控制上游矿产资源,亦未向下游业务延伸,其主要经营模式为从上游钴矿采购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出售给电池材料厂商,类似于“代加工”模式。
招股书相关描述:
既销售又采购符合行业惯例。钴行业内部存在上下游关系,除氯化钴、硫酸钴外,部分企业还生产碳酸钴、草酸钴、四氧化三钴、钴粉等产品,而氯化钴、硫酸钴等又可用作碳酸钴、草酸钴、四氧化三钴、钴粉等的原材料。因此,行业内企业既可以选择购买钴精矿等原材料进行加工,也可以选择直接购买氯化钴、硫酸钴等进行再加工。因此发行人部分同行业客户也拥有钴精矿等发行人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并择机对外销售。
此外,对于下游的电池材料企业以及电池生产企业而言,由于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持续上升,包括钴在内的动力锂电池原材料处于供应紧张状态,为保障原材料供应的充足、稳定,锁定价格波动的风险,下游电池材料企业、电池企业会直接向上游矿商采购钴矿或钴中间品,销售给钴生产企业或者委托其加工,因此发行人部分下游客户也拥有钴精矿等发行人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
分析:
该模式的问题在于:一方面,由于资源型企业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从近年来可比公司以及产业链上其他公司的发展路径来看,许多公司开始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而公司对于上下游均没有控制力,议价能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客户供应商重合,相关主体存在向发行人输送利益输送嫌疑,且其对公司报告期的收入和成本均有较大影响。同时,该模式下,客户是否有权指定原材料供应商、公司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关于商品控制权转移的相关约定,是否实质上构成委托加工业务,是否导致会计处理的差异。
2、受行业周期波动影响大
反馈问题:
报告期内,发行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波动较大,且与收入增长变动存在较大差异,2015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01万元。请发行人代表说明:(1)业绩波动较大的原因,以及未来是否可能继续出现净利润大幅波动的情形;(2)原材料价格变动对发行人财务业绩、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的影响较大,发行人能否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化解利润大幅波动的异常情形。
招股书回复要点:
①未来钴价出现单边快速下跌的可能性较低:随着全球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趋势逐渐明朗,对乘用车采用三元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逐渐明确,动力电池领域钴消费量有望逐年攀升,全球钴价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一轮新的上涨周期;
②发行人部分采用受托加工方式规避钴价下跌风险;(该项收入占比目前很小)
③随着刚果项目投产,公司生产成本将显著降低,盈利稳定性大幅提高:一方面在刚果当地的采购价格比较低,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不菲的运输费用。通过上述措施,公司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抗风险能力。
分析:
(1)根据发行人招股说明书,2016年5月,发行人刚果子公司刚果腾远成立,并开始筹备建设钴中间品湿法冶炼及铜湿法冶炼生产线,预计2018年开始逐步投产,未来将生产及销售钴中间品及电积铜等产品,同时从事钴矿料采购及加工业务,为公司提供钴精矿、钴中间品等钴原料。截至2017年6月20日,刚果腾远尚未产生收入,当期利润总额为-521.81万元,厂房、生产线等尚在建设中。同时,刚果(金)政局动荡、罢工、疫病等因素将提高发行人的境外经营风险。因此,发行人的该项措施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发行人对于应对业绩波动的措施仅限于对钴价持续上行趋势的判断,没有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的有效措施。
对比来看,2016年12月30日过会的发行人可比公司寒锐钴业的刚果子公司被收购于2007年,报告期内已经产生了相对稳定的利润。2016年公司子公司刚果迈特氢氧化钴生产线建成投产,氢氧化钴毛利率较高,使得当期钴盐毛利率较去年上升15.41个百分点,为公司的整体业绩提升做出了贡献。
(2)发行人与可比上市公司营收指标的对比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发行人净利润的变动率分别为-78.40%、779.41%和444.39%,而与发行人收入规模相近的寒锐钴业以及业务类型相似的格林美在报告期内净利润波动幅度均远小于发行人,对标公司华友钴业2015年度净利润下降幅度较大,除当期铜、镍、钴价格持续下跌导致毛利大幅下降外,主要由于该公司尝试向行业下游三元材料前驱体材料发展,项目尚未达产,运营成本较高,以致改产品线当期是亏损状态。
上述可比公司均在原材料领域进行了业务布局,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能力相对强,而公司的刚果子公司虽有采矿权,但是报告期内该子公司生产线尚在建设中,其业务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发行人对于原材料没有控制权,应对行业周期波动能力较差。
(二)利益输送嫌疑
反馈问题:
发行人持股5%以上股东厦门钨业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请发行人代表说明:(1)厦门钨业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的原因、合理性,关联交易定价是否公允;(2)关联交易金额逐年上升的原因;(3)上述关联交易是否影响发行人的业务独立性,发行人的业务和盈利来源是否存在依赖于关联方的情形。
分析:
厦门钨业系发行人持股15%的第三大股东,厦门钨业董事长姜龙任发行人董事,厦门钨业对发行人有重大影响。根据发行人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发行人对厦门钨业销售毛利率与主营业务毛利率对比情况如下:
发行人对厦门钨业的销售毛利率略高于主营业务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