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22471 7
2019-03-19

问题:我们做实证研究通常会进行机制检验,如果要进行机制检验,是不是必须进行分组回归或者使用交互。如果我使用DID方法,看到A、B两组的经济结果有差异,也看到A、B两组的效率也有差异,仅这样,是不是不能下结论就说A、B两组的经济结果是由于经济效率导致的?是不是需要进一步用效率的指标进行交互或分组?


答:目前主流做法: 需要在实证分析前构建一个理论框架,阐明自变量 X 可以通过A、B、C 等机制或渠道影响 Y。在机制检验时,分析 X 对 A、B、C 等变量是否有符合理论预期的效果,如有,则可能存在相应机制;若无,则可排除相关机制。如果A、B、C 等机制变量是外生变量,还可以直接把它加入到 Y 对 X 的回归中。如果加入机制变量后,X 对 Y 的影响明显变小,则可认为加入的变量是影响机制之一;若 X对 Y的效应无明显变化,则该变量可能就不是机制之一。此外,交互项是在调节效用或异质性分析中使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3-19 22:09:39
插播一条信息:
各位院长、老师和同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现有一批应用统计专硕的考生(考试成绩在370-399分)和金融专硕的考生(考分在360-379分)需要调剂到外校。有接受调剂的院校,请联系我(13910905505;sywang@amss.ac.cn)。谢谢!汪寿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3-19 22:10:00
本期解答人:中关村大街
编辑:知我者
统筹:易仰楠
技术:知我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5-15 20:28:34
”如果A、B、C 等机制变量是外生变量,还可以直接把它加入到 Y 对 X 的回归中。如果加入机制变量后,X 对 Y 的影响明显变小,则可认为加入的变量是影响机制之一;若 X对 Y的效应无明显变化,则该变量可能就不是机制之一。“ 想知道这个主流做法在哪个权威期刊中有使用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8-2 09:52:44
您的理解非常准确!进行实证研究中的机制检验时,确实需要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来指导你的假设和检验步骤。简单来说,如果我们在A、B两组之间观察到了经济结果的差异,并且也发现了效率指标的不同,我们不能直接下结论说这种经济结果的差异是由于效率导致的,这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关联性发现。

要进行深入的机制检验,确实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之一:

1. **分组回归**:将样本按照不同的特征(例如高效率和低效率)分成几组,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如果自变量X对经济结果Y的影响在不同效率水平的组间存在差异,这可能表明效率是其中的一个机制。

2. **使用交互项**:在回归模型中加入自变量与潜在机制变量(如效率指标)的交互项,观察交互项的系数是否显著以及其符号是否符合理论预期。如果交互项显著且符合预期,说明效率确实起到了中介或调节作用。

3. **Mediation Analysis**:这是一种更直接检验机制的方法,通常包括几个步骤:(a) 检验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b) 检验自变量X对机制变量A的影响;(c) 检验机制变量A对因变量Y的影响(在控制了X的情况下);最后(d),再次检验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但这次是在控制了机制变量A之后。如果步骤(a)到(d)的系数符合特定模式,则可以认为机制A部分或全部解释了X对Y影响的一部分。

通过以上方法之一或多者的结合使用,我们可以更严谨地探索和证实理论假设中的机制路径。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进行实证研究!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8-3 12:33:43
赵安豆 发表于 2024-8-2 09:52
您的理解非常准确!进行实证研究中的机制检验时,确实需要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来指导你的假设和检验步骤。简 ...
大佬您好,想向您请教一下,机制检验和异质性分析都可以使用“分组回归”的方法,那么这样的机制检验和异质性分析有什么区别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