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954 0
2010-01-27
2010年01月27日 15:23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大寒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而立春则是新一年的第一个节气。在大寒到立春前的这段时间,是天气由冷逐渐转暖的阶段,气候特点由“冬藏”转至“春生”,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生活饮食起居应做出相应调整。
  进补要减量
  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就应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尽享天年”。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在大寒到立春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
  专家指出,在立春到来前,最好把动物类的进补食物改为植物性进补食物,如灵芝、鲜菇汤等,另外还要考虑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疾病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锻炼见太阳
  立春前,阳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相对闭藏状态。在大寒到立春的这段时间里,养生方面应继续顺应大自然的封藏之性,早睡晚起,等日出再起床锻炼,因为日出象征着阳气的强壮,此时运动,不易被寒所伤,这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
  冬季运动,要适当加强四肢的锻炼。手和脚是人体阳气最不易到达的地方,因此天气好的时候多走走路、骑骑车,经常踢踢腿、甩甩胳膊,按摩一下手、脚,对身体大有益处。
  取暖别走样
  虽然天气即将逐渐转暖,但大寒到立春这段时间有些地方还是很冷的,因此防寒保暖仍然必要。专家建议,室内温度不要过高,16℃至20℃即可。虽然“就温远寒”是冬季养生总的原则,但有的人为了身体舒适,时常把室内温度调到25℃以上,取暖走了样,变成了“取热”,稍微活动就会出汗,出门时一遇到寒风就容易患病,其中儿童和老年人最易受害。要知道,经常出汗容易耗散阳气,而冬季养生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勿扰其阳”。(摘自:法国《欧洲时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