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3699 15
2010-01-28
中国佛教:第一辑 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种知识领域日益扩大,网罗一切知识的百科全书成为学术界的共同需求。在这方面,欧美学术界是着了先鞭 的。宗教方面也是如此。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早已有了自己编纂的百科全书,受 到学者和教徒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利用。佛教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最 为悠久,典籍汗牛充栋,但迄今尚无一部完整的佛教百科全书。一九五五年,斯 里兰卡佛教徒为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二千五百年,发起编纂英文佛教百科全书, 要求各国佛教学者给予支持和合作。当时我国周恩来总理接受斯里兰卡总理的请 托,要我国为他们的百科全书,撰写有关中国部分的佛教条目。周总理将这个任 务交给了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协会接受这个任务后,即成立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聘请 国内佛教学者担任撰述、编辑和英译工作。内容分为教史、宗派、人物、经籍、 教理、仪轨制度、佛教胜迹、佛教文化、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等九类。为了适应百 科全书的体例,各篇条目着重资料性的叙述,要求全面性与概括性相结合,并做 到言必有据。汉文条目原稿前后写成四百余篇,约二百余万言。除已将部分英译 稿寄往斯里兰卡供佛教百科全书采用外,全部汉文原稿迄未公开出版。现在应广 大读者的要求,我们组织人力,重新加以整理编辑,印成专册发行。
  佛教传入中国,近二千年来,对我国社会发生过深刻影响。从魏晋到隋唐时 代经过广泛传播,其影响渗透到我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思想意识、风俗习 惯以至文化艺术等领域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在哲学上,它对宋代理学的影响尤 为显著,这已是哲学史家公认的事实。千百年来先人们为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佛 教典籍,成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得到知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拟于一九八○年起陆续出版,供哲学、宗 教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研究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和佛教信徒参考。本书的 出版如能对上述各方面的研究有所贡献,我们是引以为荣的。这些文稿撰于二十 年前,部分作者已经离开人世。这次出版,除核对参考资料并对部分文稿略作删节外,大体上保存原来的面目。每篇均由作者署名,以明责任。我们限于水平, 在整理编辑方面如有错误之处,希望读者指正。
目录
中国佛教史略
一、后汉佛教
二、三国佛教
三、西晋佛教
四、东晋佛教
五、南朝佛教
六、北朝佛教
七、隋代佛教
八、唐代佛教
九、五代佛教
一○、宋代佛教
一一、辽代佛教
一二、金代佛教
一三、元代佛教
一四、明代佛教
一五、清代佛教
一六、西藏前弘期佛教
一七 西藏后弘期佛教
中外佛教关系史略
一、中印佛教关系

. 二、中斯佛教关系
三、中尼佛教关系
四、中日佛教关系
五、中朝佛教关系
六、中越佛教关系
七、中柬佛教关系
八、中缅佛教关系
九、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佛教关系
一○、中泰佛教关系
中国佛教宗派源流
一、成实师
二、涅槃师
三、毗昙师
四、地论师
五、摄论师
六、俱舍师
七、净土宗
八、天台宗
九、三论宗
一○、律 宗
一一、慈恩宗
一二、贤首宗
一三、密 宗
一四、禅 宗
一五、沩仰宗
一六、临济宗
一七、曹洞宗
一八、云门宗
一九、法眼宗
二○、杨岐派
二一、黄龙派
二二、三阶教
二三、格鲁派
二四、响巴迦举派
二五、萨嘉派
二六、宁玛派
二七、迦当派
二八、迦举派


中国佛教:第二辑
本书是《中国佛教》的第二辑,内容分佛教人物和仪轨制度两部分。对中国佛教史上在译经、义解、参禅、明律、立宗判教、传道护法等方面有贡献的代表人物和传戒、度牒、清规、课诵、忏法等仪轨制度都有论述。书中各篇分别由著名佛教学者喜饶嘉措、吕澂、周叔迦、黄忏华、郭元兴、林子青、隆莲等执笔。此次出版前又由巨赞法师对全书作了审订。 目录中国佛教人物
一、安世高(约二世纪)
二、支娄迦谶(约二世纪)
三、支谦(约三世纪)
四、朱士行(约三世纪)
五、竺法护(约三、四世纪间)
六、竺佛图澄(232—348)
七、道安(312,一说314—385)
八、支遁(314一366)
九、僧伽提婆(约四世纪)
一○、慧远(334—416)
一一、鸠摩罗什(343—413)
一二、法显(?一约422)
一三、道生(355一434)
一四、僧肇(384,一说374—414)
一五、昙无谶(385—433)
一六、求那跋陀罗(394一468)
一七、佛驮跋陀罗(359一429)
一八、菩提达摩(?一536一说528)
一九、僧祐(445—518)
. 二○、 慧光(约六世纪)
二一、昙鸾(476—542)
二二、菩提留支(约五、六世纪间)
二三、慧可(487一593)
二四、慧皎(497一554)
二五、真谛(499—569)
二六、慧文(约六世纪)
二七、慧思(515—577)
二八、智顗(538一597)
二九、信行(540一594)
三○、吉藏(549—623)
三一、法顺(557一640)
三二、道绰(562—645)
三三、法琳(572一640)
三四、法融(594一657)
三五、道宣(596一667)
三六、玄奘(600一664)
三七、智俨(602—668)
三八、弘忍(601一674)
三九、神秀(606一706)
四○、善导(613—681)
四一、圆测(613一696)
四二、阿地瞿多(约七世纪)
四三、怀素(625—698)
四四、窥基(632一682)
四五、普光(约七世纪)
四六、义净(635—713)
四七、李通玄(635—730)
四八、善无畏(637一735)
四九、慧能(638一713)
五○、法藏(643—712)
五一、慧苑(约七、八世纪间)
五二、慧沼(650—714)
五三、实叉难陀(652—710)
五四、智周(668—723)
五五、菩提流志(?—727)
五六、神会(668,一说686一760)
五七 慧日(680一748)
五八、一行(683,一说673一727)
五九、鉴真(688—763)
六○、希迁(700—790)
六一、莲华生(约八世纪)
六二、不空(705—774)
六三、道一(709—788)
六四、湛然(711一782)
六五、怀海(720一814)
六六、澄观(737—838,一说738一839)
六七、宗密(780—841)
六八、希运(约八、九世纪间)
六九 天息灾(?一1000)、法天(?一1001)施护(?—1017)
七○、延寿(904—975)
七一、知礼(960—1028)
七二、智圆(976一1022)
七三、阿底峡(982—1054,一说980—1052)
七四、净源(1011—1088)
七五 元照(1048—1116)
七六、胆巴(1230—1303)
七七、帕思巴(1235—1280)
七八、布敦(1290—1364)
七九、宗喀巴(1357一1419)
八○、嘉曹杰(1364—1432)
八一、克主杰(1385—1438)
八二、僧成(1391—1474)
八三、株宏(1535一1615)
八四、真可(1543一1603)
八五、德清(1546一1623)
八六、善慧法幢(1570—1662)
八七、智旭(1599—1655)
八八、读体(1601—1679)
八九、善慧海(1617—1682)
九○、彭际清(1740—1796)
九一、杨文会(1837—1911)
九二、敬安(1851—1912)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
一、从林
二、殿堂
三、传戒
四、度牒
五、清规
六、课诵
七、国师
八、俗讲
九、浴佛
一○、行像
一一、讚呗
一二、水陆法会
一三、忏法
一四、盂兰盆会
一五 焰口



中国佛教:第三辑
本书是《中国佛教》的第三辑,内容为佛教经籍。对在中国佛教史上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大乘和小乘佛教的经、律、论著作都有分篇介绍和论述。书中各篇分别由著名佛教学者吕澂、周叔迦、黄忏华、高观如、法尊、隆莲、虞愚等执笔。
目录中国佛教经籍
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
圆觉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无边庄严会
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
胜鬘经
无量寿经
阿弥陀经
观无量寿佛经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
大方等大集经
八吉祥经
维摩诘所说经
解深密经
金光明经
央掘魔罗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楞严经
.大日经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甘露陀罗尼
不空了魃癖湔嫜跃?br]不空了魃裰湫木?br]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不空了魍勇弈峋?br]大般若经
大品般若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般涅槃经
中阴经
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
中阿含经
长阿含经
杂阿含经
佛本行集经
贤愚经
梵网经
菩萨戒本
四分律
僧祇律
十诵律
律经
十地经论
佛地经论
大智度论
现观庄严论
华严经疏钞
观无量寿佛经疏
法华经玄义
法华经文句
瑜伽师地论
阿毗达摩集论
因明正理门论
因明入正理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大乘起信论
中论
十八空论
菩萨本生鬘论
入菩萨行论
摩诃止观
菩提道灯论
菩提道次第论
密乘道次第广论章节略录
成唯识论
三论玄义
因明入正理论疏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
阿毗达摩俱舍论
杂阿毗昙心论
成实论
异部宗轮论



中国佛教:第四辑
本书是《中国佛教》的第四辑,内容包括佛教经籍(续)和佛教教理两部分。经籍部分分篇介绍论述了中国佛教中“杂藏”部类中的重要著作,教理部分则是对中国佛教重要的教理教义的阐释论述。书中各篇分别由著名佛教学者巨赞、黄忏华、隆莲、苏晋仁、田光烈、高观如、郭元兴等执笔。
目录中国佛教经籍(续)
四十二章经
百喻经
阿育王经
造像量度经
八支甘露心要秘密教授续
净土慈悲集
往生论注
安乐集
净土圣贤录
法宝坛经
宗镜录
碧岩录
灯录
景德传灯录
原人论
禅源诸诠集都序
妄尽还源观
四分律行事钞
南海寄归内法传
. 经律异相
大乘义章
法苑珠林
翻译名义集
翻梵语
悉昙字记
教乘法数
释氏要览
大宋僧史略
释迦谱
付法藏因缘传
七系付法传
佛祖统纪
历代三宝纪
僧传
高僧传
续高僧传
宋高僧传
大明高僧传
比丘尼传
居士传
历游天竺记传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弘明集
广弘明集
集古今佛道论衡
辩正论
佛典音义
一切经音义
经录
出三藏记集
开元释教录
至元法宝勘同总录
阅藏知津
中国佛教教理
二执
三藏
三科
三惑
四谛
五明
南三北七
十二部经
十二有支
佛性
佛土
发菩提心
教判
结使
格义
言教二谛
四重二谛
八不中道
三宗
六家七宗
念佛
五会念佛
四悉檀
十不二门
性恶
性具
别理随缘
看话禅 默照禅
六相
十玄
五教十宗
性起
法界缘起
法界观
三时判教
三类境
唯识四分
四智
五重唯识观
五种姓
南山三观
化制二教
三聚净戒
别解脱戒
金胎两部
即身成佛
大圆满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8 21:58:45
路过,看一看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22:03:02
2# nndbc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22:03:08
支持。善哉!善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22:05:05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南无阿弥陀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22:16:48
我对佛教一直比较感兴趣,不过今天还是看到如此系统的资料哦,谢楼主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