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非常快,只用了三天时间就送外审(一审),大约一周就给了修改意见。修改意见非常详细,共有六大条,要求10天之内提交修改稿。时间紧任务重,还是硬着头皮上了。仔细分析发现,审稿人提出的意见非常中肯,修改后的稿件明显充实了不少,之前论述不到位的地方也做了补充。二审和三审时间比较长,各两个月的时间。二审要求深度发掘结论,提出更有深度的建议,三审就只要求修改格式了。不知不觉,五个月过去,最终被录用,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 投稿格式。投稿格式非常重要,《软科学》杂志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格式修改要求,可以从官网上下载。不要怕麻烦,对应着一条一条改。一方面,漂亮的格式能给审稿人好的印象,另一方面,在三审之后就不用那么麻烦地重新修改格式了。
(2) 字数和语言。要求正文(从引言到结论)不超过10000字符(计空格)。这就要求文章篇幅不要太长,精炼语言,多干货。此外,语言要通顺,逻辑性强,投稿前多读几遍,避免错别字等低级失误。
(3) 公式要用mathtype编辑。这个软件建议各位同学都安装一下,使用方便,并且生成的公式很清晰,可直接复制粘贴到word里。回头我尝试能否分享一个破解版软件给大家。
(4)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审稿人提出的意见都是中肯的,要好好琢磨审稿人的意图,并进行逐条修改。在修改后,还要认真撰写修改说明附件,对照着审稿意见,把自己修改了哪些地方、为什么这么改仔细描述清楚。当然,别忘了加一句:感谢审稿人的提出的宝贵意见。
(5) 耐心等待。审稿超期很正常,我的文章超期两个月,中间还赶上一个寒假。如果实在着急,可以通过官网上的【在线留言】咨询。
分享此帖,既勉励自己,也希望各位小伙伴都能够多发论文,成果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