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风险资产也分等级,笼统地将资产分为两类(风险资产与安全资产)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凌国伟指出,如何配置投资很大程度上跟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如果你的生活需要每天拨出许多现金,那保守的方式或许是正确选择。”
他认为一名退休者的平衡组合,股票占比可在25%至30%之间,但没有硬性规定,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渣打银行财富管理投资策略总监谢伟泉认为,退休人士倾向保守,多数保守策略会持有少于30%股票,“在渣打银行,我们的保守模式是把18%配置于股票。”
退休人士投资三大迷思以下是准备退休和已经退休的投资者,对于投资选择常有的三个迷思。
迷思一:应避开股票
应不应该选择股票、选择多少股票,其实视风险承担能力,以及投资目的而定。
谢伟泉表示,股票可带来不错的收入,可以作为退休规划的一部分,但股票波动较大,因此必须与分散投资策略互相配合。
另外,并非所有股票都一样,总有适合保守型投资者的股票,例如优质的派息股,在享有丰厚股息同时,也可从股价升值中获益。由于最近投资市场的收益率低迷,收息股吸引了相当多的注意,凌国伟表示,这些公司的派息不俗,退休人士应该把焦点放在增长和派息,同时享受资本升值与收入。
然而,往年派发20分股息的公司,并不代表它接下来也会派发同样的股息,这是投资者需要做好的心理准备。例如在过去一年多,胜科海事派发的股息便减少了。去年5月,它派发的股息是每股8分,今年8月底,它的股息减至每股1.5分。
迷思二:债券都是好的
教科书上说,债券相对于股票是较安全的投资工具,在一个投资组合中,债券可扮演避险角色。然而,这套理论与现实渐行渐远。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债券投资同样出现巨大亏损,股债平衡型基金也全盘皆亏。
再说,债券分很多等级,不一定全部都安全,例如被称为垃圾债券的高收益债券,它们的票息率虽高,但违约风险也很高,投资者得不到应得的票息事小,损失了本金事大。一些原本看起来好好的高评级企业债券,也可能会因公司所属行业衰退,或公司出现问题而沦为垃圾债券,不小心买到下一个来宝或Swiber,可能落得血本无归的下场。
迷思三:年金一定要买
年金(annuity)是一种收入保障,确保投资者在退休以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可定期得到一笔派发;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便是一种年金。
年金并不便宜,要得到有意义的派发,就得投入相当巨额的款项,否则每个月若只能得到一百几十元,对帮补退休收入作用不大。如果没有10万或20万元的闲置资金,无需勉强购买年金。
对于不擅长理财的人,年金的帮助比较大,如果你属于挥霍型,建议你通过购买年金把用于养老的储蓄锁住。但如果你是有纪律的储蓄者,而且自喻为巴菲特,那大可DIY,把原本要用来购买年金的资金拨到一边积极管理,省下付给基金经理的管理费,回报率应该会比市面上的年金要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