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一篇标题为特大号黑体的文章出现在国内一家畅销报纸的头版,这篇文章被很多人争相传诵,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二据来自各互联网站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2月的半年多时间里,中国内地已有两百多家媒体报道、转载了这篇近万字的文章;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三+多家主要通讯社、电视台和报刊,也在黄金时间和醒目位置作了报道、转载和评论。这就是著名经济学家、红旗出版社社务委员黄苇叮同志根据他2001年7月l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所作报告的部分内容整理而成的《苏共亡党年祭》。
一篇应时的纪念文章,能产生如此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并不是偶然的。正如一些外电报道的那样,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干部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中出现的:.该文以史为镜、通过剖析苏共因失人心而失天下的历史悲剧,深刻阐述了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生命线,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执政资格所在这一重大主题一文中渗透着的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针贬时弊,“实话实说”,有很强的思想震撼力.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共呜。因此、它不失为一篇帮助人们学习、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好文章、.
在苏东剧变10周年之际。黄苇盯同志还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等高等院校及一些中央部委和省市机关作了一系列反思苏东剧变的专题报告,包括“苏东剧变和党群关系”、“谁是苏共的掘墓人”、“反思俄罗斯改革”等,在听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因此,我们约请黄苇盯同志在他的上述有关报告的基础上撰写了本书,就他对苏东剧变的回顾和反思作出更系统、更充分的阐述,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