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私募研究员=股民
我之前工作的私募公司并不算知名,规模也不算非常大,所以我的看法也许会片面,这点读者可以留意一下,以免因我的局限而影响了你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另外,我所说的私募也仅指投资二级市场股票的私募。
就我所及的圈子来看,私募研究员其实就是股民了,唯独区别是私募研究员是有工资的股民。股民每天盯盘,盯K线图,我们也要。老板可能会说我们是价值投资,但真实情况是,我们就是趋势投资者。我目之所及,周围几乎都是趋势投资者。
所以说韭菜们看得短,其实我们也看得非常短。作为研究员,最痛苦的是无法说服基金经理买我推荐的股票,最怕的是推荐的没涨,没推荐的暴涨,工作压力山大。
然而即使工作压力这么大,也很难说自己的工作有价值,大多数时候真的是由天不由己,比如撞上2018年这样的见鬼行情,那真的是回天乏术了。
其实渐渐觉得,于大多数私募而言,请个研究员只是需要个人来看着池子里的股票,真不是指望研究员天纵奇才,宛如穿越,挑出一只又一只的大牛股。
投研,投研,其实从研究到投资还有很长很长的路。决定投资能否取得好的收益,从来不是研究这一个维度,这在趋势投资风格里尤其如此。
所以,这就决定了研究员能给一个公司带来的收益是极其有限且不稳定的,那么研究员的瓶颈与天花板也就清晰可见了,并且这个天花板会来得非常非常早。极少数厉害的会选择出去自己单干(这个坑是不是一个好坑,也是不见得的,投资在外行人眼里光鲜亮丽,其实苦逼无比,早早白头者多不胜数,而很难言创造了价值),大多数沦为平庸,我属于后者。
这批人还喜欢高谈阔论,因为其工作主要是点评一家公司的上上下下,但真正做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低。这或许也跟工作环境相关,私募的工作,两个字概括,极其单一,历练人的机会不会很多。
所以,私募对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会是一个糟糕的选择。之所以这里说绝大多数,是因为我真见过天才,聪明、勤奋,再加上兴趣爱好本身,简直等于无敌了。但这位仁兄的技能点,本身并不是私募学来的,完全属于自学,这家私募想来只会是他的一个暂时栖身处。
如果只是想混个饭碗,私募会是一个很糟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