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0-2-1 18:06:42
中国牛(信奉西经)人多,马人(信奉马经)也多,就是真正的经济学者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8:12:30
经济学就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任何一个科目之间都是联系,但是在这联系中又各有差别。每一次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对于计量经济学来说,OLS或许在某一方面是最好的方法,可在在任何一具体的问题上,谁能保证都可以使用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8:16:37
fudancenter2 发表于 2010-1-31 23:07
“文人相轻”自古难免,不像武将,行不行来出来比试一下,自分高低,真正的文人至少还需要有一些胸怀的,不要带有人身攻击的特点,那样只会显得自己卑微。

anyway,即使你不相信我说的这些,也不要紧,等你自己能做到他们这样了,你自然明白有多难。
===========================
其实,论坛就是个角斗场,真正的经济学者和那些南郭先生一交手,网友就能立分高下。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没有龙卷风(指外部邪力),牛是吹不上天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8:18:20
向他们学习,能做成这样的成就已属不易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8:20:22
不明白为什么楼主要花这么多时间来说明这四个人很牛?

他们真牛又如何?不牛又如何?

牛就意味着要像这些人学习?

不牛他们四个就一文不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8:27:50
无知者无谓,看来没有积累不能随便发表见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8:37:13
向前辈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8:42:13
确实 中国做学问的太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8:46:33
我顶楼主的观点!很多同学们最好是多研究研究再发言,不要太乱说了,啊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8:46:49
我最怕老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8:49:06
路           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8:50:31
[em4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05:28
还好我不是学经济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09:38
先不说这个帖子是对是错,但是这个帖子有极大的误导效应。把经济研究与AER放到同等的重要性,片面关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国问题,而把别的都说的一文不值,与中国无关,只会对学习经济学的新人才产生误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12:37
fudancenter2 发表于 2010-2-1 17:54
看大家跟了这么多,我也顺便回应下,免生歧义

这个帖子是要澄清两个事情:1,他们权威刊物发的多,并不是因为编辑关照,而是自己努力;2,不要以方法作为借口来攻击,他们并不是不会,而是在前提满足的情况下,越简单的方法越好,这一点很多人理解有误,因为没把前提说清楚,不过这个前提也是公说公有理,Acemoglu的IV不也有那么多人质疑么?何况我们自己的。

我也看到很多澳洲和美洲的同仁,你们的加入把争论扩大化了。第一,我说的是国内的环境无法去竞争AER(没有海外背景),纯粹就中国问题的研究也难发在这些刊物上面,大部分还是Evidence From China;第二,这并不能说明中文的论文就没有价值。

这个帖子针对我们土鳖而已,大多数像我一样还是博士生的阶段,陆和陈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至于诸位海龟,你们自然要向Acemoglu看齐了,让我们土鳖去高攀,理想很美,但不现实。再说经济研究类的,也不是像你们说的那么容易吧。

我还是比较喜欢林毅夫老师曾说过的话:21世纪是中国经济的世纪,也自然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
“我还是比较喜欢林毅夫老师曾说过的话:21世纪是中国经济的世纪,也自然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

——即使21世纪是中国经济的世纪,那也未必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中国经济学整体在世界上是个什么地位,难道还是件很难了解的事情吗?!

严格的说,影响很微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14:06
dddddddddddddddddd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15:03
coarse 发表于 2010-2-1 17:22
经济学应该是面对大众的,而不是面向少部分象牙塔尖端的人。因此,能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及案例,论述深刻的经济思想,就是好的经济学家;故弄玄虚、弄一大堆或真或假的数字、再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计量方法,结果却言之无物,更没思想深度可言,那就是伪经济学家。
        现在发文章言必称计量,真是误人子弟啊。这么多高深的计量分析,出来了多少思想或者有深度的案例研究?
请问你对计量掌握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22:15
牛人自有公断~主要是能从别人那学到自己认为牛的东西就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23:33
很有道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25:03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27:14
195# FM3
现在国内经济学界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经济学=中国经济学=中国问题经济学=实证中国问题经济学。反而普遍、理论的、纯模型的东西无处可发,太强调个体的特殊性就是白马非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27:23
美国经济学影响很大,但是还没有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大,不知道美国那些大牛尤其是搞金融风险管理的大牛,怎么没有能力预防和阻止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他们的风险预警模型很复杂、很高级,结果仍是白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29:54
纯学术范围内唇枪舌剑总是好事,至于谈论谁牛不牛那就无聊了,公道自在人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33:25
牛人是别人说的不是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37:44
长见识了!辩证的看问题才会比较有说服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38:02
路过而已,不认识这些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44:14
牛不牛,大家心里自然有标准,为什么大家说来说去,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国的东西太有特色,牛逼的杂志很多都是关系户,翻翻看看就清楚,诸如经济学动态,所以大家自然想到国外的期刊,那不是关系户能搞定的。要在哪些杂志上发表,自然只有研究外国的东东了。总之,是体制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49:59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50:33
这个我是没有话语权,看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55:56
楼主和9楼的都讲的蛮有道理的,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