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经济半小时>,报道说今天春节一结束,随着民工返回,各地,特别是珠三角等地出现了较严重的民工荒,具初步统计今年珠三角民工供给不足在100万人以上。为此,许多企业提高了工资,改进了福利等等。
你对此怎么看,你认为这个现象后面的经济学原因是什么?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选择去珠三角等地打工不是农民工的最优选择。
劳动力购买价格已经劳动力的成本。民工荒的出现,预示着中国血汗工厂要进行逐步的产业升级,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啥时候闹“毕业大学生荒”呀?
“选择去珠三角等地打工不是农民工的最优选择。”愿闻其详。
“劳动力购买价格已经劳动力的成本。民工荒的出现,预示着中国血汗工厂要进行逐步的产业升级,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不知道你从什么地方或者说现象看到劳动力购买价格已近劳动力的成本的?以前的劳动力价格为什么差得远?民工荒的出现与中国血汗工厂要进行逐步的产业升级有什么关系吗?虽然经济半小时也这么解释的,我认为半点道理也没有,能给出具体的这方面的解释吗,不知道为什么这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从什么意义上来说的?
我以为,民工荒的出现归根到底还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打破了低工资的均衡,且没有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的短期现象。更进一步看,是雇佣农民工的生产企业开出的工资过低,农民工不能接受而导致的农民工短期短缺。——城市打工成本在上升,——表现在吃、住、行方面成本上升,而较之农村减税之后的比较效益,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因为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也是一种商品,存在供给和需求曲线,供求均衡决定了工资水平。
解决之道:珠三角地区每年都需要大批劳工,如果趁机提供给农民工住房(按揭方式)可减小因住、与行所带来的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农民工工资收益。
民工荒后面有一个行业(产业)利润率下降和产业自然升级的问题。
行业利润率高,说明赢利能力强,可以支撑高工资,不会出现工人荒。这些出现民工荒的企业,多数是微利企业,它们的工资支付水平,已经接近或低于民工继续在这些企业工作的机会成本。因此才会出现民工荒。
这种现象是必然的,这表明这些企业已经缺少继续生存的利润空间。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就如家电产业在美国衰落一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2 18:56:12编辑过]
我觉得民工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工去城里打工的机会成本提高了,也就是说农民工在农村的收入提高了,许多人就不愿意出去了,个人拙见
第一,珠三角的产业结构问题.出口加工型,组装型企业多,用人技术含量低,多手工操作,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生产力廉价.这类企业依靠薄利多销生存,无力把过多的利润支付工资.
第二,劳动成本上升,国家GDP增长不能给农民工带来实际收入的增加,物价增长导致生活实际水平下降,工资不涨,物价上升,相当于工资下降.
民工都养不起,可想珠三角企业的质量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