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模型,考虑的是从团队冲突方是不是愿意配合先有的冲突解决,愿不愿意合作。根据这个模型维度组合,对与冲突的策略定位:回避、竞争、迁就、协作和妥协五种形式。
第一种策略,就是回避冲突,先放一放。选择第一种策略的根源,就是因为大家要的东西不一样,有点儿与虎谋皮的意思,,一方所得,是另一方要输的,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通常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简单的方法立时解决问题。搞不好还会让自己颜面尽失。有时候,即使赢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这个时候一个最优策略就是不妨先避开。
第二种策略,叫做竞争。在有比较大的把握的情况下,领导者可以用一种“我赢你输”的必胜心态去解决问题。在这个原则性分歧的时候,或者是立即要做出决策、刻不容缓的情况下,必须要采用,属于“该出手就出手”。一旦领导者选择了这种面对冲突的策略,就要有鱼死网破的决心,表现出必要的强硬。当然,做出这种的选择,是要衡量情势,输得起。另外,采用这个策略,要非常清晰的表示自己的想法、目标和底线,要向团队成员清晰的展示出“只会有一个赢家,我的原则绝对不会动摇”的信号。
第三种策略,叫做迁就。这是最委屈,也是最考验领导者内心“忍功”的策略。说到底,这就是保持“你赢我输”的策略。一定要理解,当一个团队存着冲突,而领导者无法解决的时候,对于领导来说,这就是输了。但很多时候,领导者没有办法,就是要承受这样的局面。不过,要一定记住,迁就并不是毫无原则,要学会在退让中开出自己的价钱。
第四种策略,就是选择妥协,就是矩阵中交叉线上的那个策略。我个人认为,妥协不会均衡态,妥协策略,也叫“折衷策略“。之所以是折衷,就是因为它是权宜之计。使用妥协策略之前,一定要反复权衡有关系的冲突方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一个策略,对方的底线在哪里。如果对方不愿意忍让,妥协策略不会取得成功。个人感觉,妥协策略常常是权宜之计,不宜于多次使用。多次妥协一般效果都不好。
最好的一种策略,是协作策略,这是一种双赢,或者多赢的局面。达到这个局面,重在让大家看到成功解决冲突愿景。采用这种策略。不仅可以化危机为机遇,而且有可能为后续不断创造合作,以及协同效应铺开一条道路。
问题:
1、选择回避策略,那就意味着公司不会为这件事情专门开会,各部门相安无事,但是问题摆在那里,大家都看得见,而且时间久了,双方之间会互相推诿相互的责任,后果会很严重。这是一个三输的选择。
2、选择迁就策略,比如和产品运营谈话,讲出困难,替市场部门开脱。这是产品运营部门会士气低沉,市场部门依旧故我,并没有压力感,一方赢,一方输。
3、选择妥协策略,和市场部门说:你们要投入力量在新产品上,原有产品的业绩指标我们给你们调低一点:对产品运营部门解释说:你们的努力我都看到了,市场部那边也确实有困难,你们要把目光放长远,别想着太快就出成绩。毫无疑问,选择这样的策略,是三输。
4、在工作中,采用竞争策略及协作策略要非常很好的运用,竞争策略让两个部门负责人各自提出一个解决办法,选择一个合理的,然后再增加一些自己的想法,就这么办了,好处能提高很多效率。协助策略,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而是可能要多征求一些意见,照顾到多数人的想法,会出现扯皮降低效率。所以能为公司发展好,有结果导向的需要明确目标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