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36 2
2010-02-03
上海经济结构转型: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
上海社科院 屠启宇  发布时间:2010/02/02  
2010年,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上海,不可能再靠大规模的投资和重化工业建设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将转而依靠发展高端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在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领域中展开一系列创新之举,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
一、依托自主创新,完成传统工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
1、结构性因素导致上海制造业发展滞后
2009年,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上海贯彻落实中央相关政策措施,扩内需、调结构,全力保增长。但由于外部需求仍存在不确定性及上海工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上海工业增长仍较为缓慢,虽已企稳回升,但势头不强。其中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上海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所致。一是上海制造业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发展的外部制约性较大。二是外商主导的加工贸易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较大。三是六大重点发展行业对全市工业的正向拉动力明显减弱。四是重工业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五是制造技术基础及创新能力薄弱。
2、一个抓手,两大支撑,实现制造业结构调整
2010年是上海制造业走出低谷、结构调整、升级转型的重要一年。上海要根据中央对于“两个中心”的定位来提升上海制造业产业的定位,以先进技术为驱动力,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升技术高度、增强产业能级。
1)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提高制造业整体能级
加快上海结构转型,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工业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工业优化升级,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此,上海将以培育、重组、提升、淘汰等方式,加快实现制造业战略升级。培育,就是积极对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聚焦重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推进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和软件以及信息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高新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在工业领域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重组,就是通过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推进要素资源重新组合和产业升级换代。提升,就是借鉴全球性跨国公司的经验,顺应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把一部分不符合上海产业发展定位的制造和一般加工环节转移出去,提高研发、设计、采购、营销等环节的比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淘汰,就是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危险”的落后产能。
2)以大飞机产业为支撑,带动上海制造业的结构调整
大飞机项目落户上海,不仅能够满足我国民航业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带动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大型民用飞机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大飞机的研制涵盖电子、机械、冶金、材料、仪器仪表、化工等几乎所有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工业门类,是一国科技生产综合发展水平的产物。大型飞机技术的突破,将会带动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大型民用飞机产业启动为契机,可以带动上海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3)以低碳产业及新能源产业为支撑,提升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低碳经济涉及行业众多,产业链中包括了节能环保、风电、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等诸多新兴行业,节能、减排、新能源、CDM节能环保是其中最重要一环。以核电、风电、太阳能、IGCC、新能源汽车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是低碳经济中最为关键的重点,其发展既需要产业上游的研发设计,又必须有IT、电子控制器材、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业的大力相助,产业涉及面广,这对上海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优势的新产品,加速上海高新技术和新兴材料的发展,对上海现有产业特别是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的优化升级影响深远。低碳产业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意味着上海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2010年,上海要力争形成以低碳经济及新能源研发制造为核心的新产业布局。
为此,上海在这方面应该注重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碳捕存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低碳新产品,在环境产权制度、碳交易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
二、着手城市转型,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
1、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结构占比中地位突出
目前,上海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相对集中,中心城区是上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上海的服务业行业结构呈现集聚态势,金融、物流、商贸等行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上海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新兴服务业,如文化、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体育、会展和中介服务等行业发展迅猛,成为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从服务业创新看,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集群态势明显。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服务业信息化平台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新兴服务业行业成为服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提升产业能级和居民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基础上,服务业自身创新也在不断深化。同时,各区县依托各自优势,差异化竞争,服务业集群发展态势也越来越明显。
22010年上海服务业发展的三个切入口
2009年以来,上海已经提出“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2010年,上海将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按照“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能级,增强辐射;内外联动,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共同推动”的要求,着力营造和优化服务业发展政策和制度环境,创新发展体制机制,通过深化完善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充分发挥上海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推进有利于服务业优先发展的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财政对自主创新、服务经济和培育人才的支持力度。
提高服务业在上海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航运、商贸、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新兴服务业。聚焦支持服务业智力密集领域,推动服务业集群发展和创新发展,加强产业融合,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构建与以服务经济为主导,与“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提升上海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一是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服务业水平。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上海的金融、航运和贸易相互之间的关联和支持不够,许多高端服务工具不能提供。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体制机制的束缚。而“两个中心”的建设无疑是绝好的实验机会。上海将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优势和世博会的重大机遇,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活动的试点,形成支撑上海“两个中心”发展目标和体现城市服务功能的功能性行业体系。
二是坚持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业能级。服务业生产率的提高对有效提高制造业生产率有明显的作用,服务业的提升将进一步提高和强化上海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未来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的根本来自于消费需求的提升以及生产型服务业围绕制造业的展开与深化,最终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上海需要以产业融合为重点,促进产业链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推动总承包总集成、节能环保、融资租赁、服务外包、科技研发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创意产业等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现代服务业提升上海制造业竞争力。在依托现有制造业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形成二三产业互动发展格局。同时,促进制造业企业内部服务性功能和收入比重日益提高,推动制造业企业内部的产业融合,推动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2010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主编之一)


来源:文汇报2010.02.02 版次:1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3-10 09:34:42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22:52:51
奇怪,这样的好东西为什么没有引起重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