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12 0
2010-02-03
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是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危害体现在:经济和生产下降30%左右,股市狂跌50%90%;失业率高达20%30%,贫困饥饿严重;世界贸易猛降65%,农产品价格下跌;危机4年后见底,经济恢复时间平均用了8年,出口恢复平均用了15年;危机的影响程度不一,苏联和中国等受到的影响小。

当前危机与大萧条相比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对比两次危机,这次危机的更有利的方面体现在:

一是金融救助与刺激经济更及时。大萧条时美国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美、法等国还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通缩及银行经营状况恶化。而现在全球协同行动,实行双扩张政策,避免了金融崩盘,有利于经济恢复。二是对保护主义的约束更强。美国1930年提高2万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引起其他国家报复,使世界贸易减少2/3。当前受WTO制约,尽管保护主义升温,但尚不至于发生恶性贸易战。三是国际协调与合作更强。上世纪30年代各国各自为政,发生了广泛的贸易战与金融战,德、意、日走向了军事凯恩斯主义。当前国际治理初具其形,G20峰会、国际经济组织等都强调共克时艰、协同行动。四是经济社会的缓冲空间更大。30年代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许多人流落街头、生活悲惨。当前各国社保体系更加完善,救急救穷能力更强。特别是当前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接近1/3,中、印等国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具有稳定器的作用。

不利的方面体现在:     

一是经济泡沫更严重,去杠杆化更痛苦。从房地产看,大萧条时美国佛罗里达等地有房地产泡沫,但1926年就已破灭,且范围有限。这次危机前美国房价上涨1.7倍,次贷造成的损失将超过3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1/4远高于日本泡沫破灭后的8.6%。目前危机前的泡沫遍及全球,世界大部分国家卷入其中, 19972007年美国房价上涨了107%、法国151%、英国202%,中国、韩国泡沫也很严重,欧洲金融杠杆率比美国还高。所以,当前危机的泡沫程度与范围都高于大萧条。

二是财政赤字更加沉重,债务经济蕴藏更大风险。美国是典型的债务帝国,政府、居民和企业都大量举债,这是形成泡沫的物质条件。从债务根源看,两次大危机前的两极分化都很严重,都是共和党的自由理念主导。从全球债务看,欧盟各国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也迅速超过60%的上限,日本则接近200%。

三是国际经济失衡更严重,美元面临新的危机。从货币视角看,美国逆差持续扩大而不必担忧支付问题,根源在于美元的霸权地位。顺差国积累外汇储备,又不得不回购美国国债,形成美国生产美元、别国生产商品、二者相互交换的格局,出现商品和资本的双向环流。所以美国贸易逆差被称为无泪赤字


四是金融成为第一大产业,泡沫破灭的危害更加深远。2007年全球股票市值60.7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118%。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偏离越重,泡沫破灭后的危害越大。

五是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加深,危机的传染性更强。本轮危机时全球经济的依存度明显高于大萧条时期。从外贸依存度看,大萧条时世界出口依存度仅为10%,2007年高达 28%,加上服务贸易后达32%,各国经济受贸易的影响更大,相互牵连的可能性更大。

总之,这次危机与大萧条时相比,泡沫程度更高,债务负担更重,金融业受害更大,世界经济失衡更重,全球影响范围更深更广。

当前危机的危害可能为大萧条的1/32/3

在做出此次危机走势的判断之前,重新强调以下五点:

一是历史地看,大萧条后最严重的危机不可能呈字型恢复。许多机构都把这次危机与大萧条和日本泡沫经济相比,大萧条时经济恢复花了10多年,美国还出现反复,1938年经济增长重新下滑6.5%、制造业下降 37%、失业率升至19%,许多国家没有恢复就陷入二战。此次危机既存在危机应对更有力更有效的一面,也存在泡沫与危险程度更高的一面,综合权衡后危机程度并不轻

二是现实地看,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依然不足。当前世界经济确实存在复苏势头,但各国政府为增强信心,竭力彰显经济中的任何亮点,同比不好就用环比,许多好转指标的同比降幅较大。多数国家的回暖有赖于政策的短暂刺激,基础并不牢固。

三是金融领域的风险依然较大。当前的危机并非通常的商业周期危机,而是金融体系危机。虽然政府的超级支持避免了银行失灵,但系统性风险仍在。比如美国的商业地产可能引发新的危机,导致企业次级债的风险增加;银行亏损破产增加,贷款仍在下降;有毒资产只是暂时冷冻而不是根除,可能成为毒瘤复发与扩散。

四是全球经济政策的两难和后遗症将日趋明显。全球性的财政、货币双扩张政策,虽然防止了金融瘫痪和经济雪崩,但这抑制了旧风险,滋生了新风险。政府也陷入两难,政策退出则可能使复苏夭折,继续扩张则会加剧新的风险。刺激政策也不得不避实就虚

五是经济深层问题的调整将是较长的历史过程。每次重大危机来临,很少有人相信会这么长,IMF在危机后的最初5个月内连续4次下调经济增长预测,说明极为缺乏远见。大萧条、日本泡沫、俄罗斯转轨都以10年计,即使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也是5年后才步入新的增长周期。一般经济短周期也是4年左右,这次当然更严重。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做出两个推断:

判断之一:从目前看,危机程度可能为大萧条时的1/32/3。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可能下降10%以上、工业生产下降30%左右、外贸下降40%左右、失业率升至15%左右,预计2011年左右见底。复苏过程将是缓慢而曲折的,不排除大的波动与反复,可能是迅速下滑底部徘徊振荡调整缓慢爬升,是宽型甚至型,型底部宽56年以上。当然,历史的演化充满互动、偶然及多种变数,国别情况会有差异,中国、印度等国将会率先走出危机阴影,呈现窄型;有的国家会呈型,美、英等国可能接近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情况,出现型。

判断之二:大困难期、大分化期、大矛盾期、大调整期。大萧条后世界一步步滑向世界大战深渊,尽管当前危机中尚无世界大冲突的迹象,但局部矛盾冲突增加势所必然。值此多变之秋,正是国际经济政治的大困难期、大分化期、大矛盾期和大调整期,也是我国的大机遇期和大复兴期,我国有望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