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初刻版)-(王阳明 (作者),张靖杰 (译者)】
十一~二十
学习笔记(手记):
【传习录】十一
天下靡乱相争、崇尚文辞,以求得在世上出名,却不再知道还有实事求是、返璞归真的做法。
圣人阐述《六经》,只是为了端正人的心思,只是要存养天理、去除人欲。
【传习录】十三
从记事的角度来说就是史书,从论道的角度来说就是经典。历史就是大道的具体呈现,大道就是历史的根本缘由。
【传习录】十四
史书的目的是辨明善恶,将经验教训告诉世人。历史上可以作为示范的善行,就记录具体的事迹让后世效法;历史上可以作为教训的恶行,就记录教训而删去具体的事迹,杜绝类似的奸恶之事。
典雅的音乐,都是可以在祭祖的时候,或是在乡村中演奏的,都可以起到使人的心志舒畅平和、涵养德性、改变社会风化风俗的作用。
【传习录】十五
专一是一心专注于天理。
【传习录】十六
只要心心念念存养天理,就是立志。能够不忘记这一点,久而久之天理自然会在心中凝聚。
心中时刻不忘存养天理,逐渐达到孟子所说的美、大、圣、神的境界,也只不过是从起初的念头不断存养、扩充出去的。
【传习录】十八
与朋友相处,务必相互谦让,这样才会得益,如果相互竞争比较,则会受损。
【传习录】十九
自以为是、爱好虚名的毛病是你人生中最致命的病根!
就像空地里种了一棵大树,雨露滋润,土壤栽培,只是滋养这棵大树的根。如果在这棵大树周围种些好的庄稼,上面的阳光被树叶遮蔽,下面的土壤为树根缠绕,这些庄稼怎么长得成呢?只有砍去这棵大树,将树根拔得一干二净,才可以种植这些好庄稼。如若不然,任凭你如何努力耕耘栽培,也不过是滋养这个树根罢了。
【传习录】二十
人心与天理本就浑然一体,圣贤将之写进书里,就像给人画像一般,只不过是给人看一个基本的轮廓,使得人们能够据此探求真正的心体;至于所画之人的精神相貌、言谈举止,本来就不太能表现出来。后世的许多著述,是将圣人所画的像再描摹誊写,又在里面加入许多妄自尊大的理解,试图展示自己才能,这样就离真正的圣学越来越远了。
请给我点赞,鼓励我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