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2月03日 16:01 来源:山西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与来自科教文卫体各界的10位代表围坐在一起,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听了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的“加快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议后,温家宝说:“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
世界一流大学里的大师,是一个时代之翘楚,是一个国家科学创新、技术独立的坚实后盾。诚如温总理一直牵挂与钱学森所直言的那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学地盘之宏大、馆堂楼宇之高耸、“天价校门”之堂皇、校内“处级、部级”官衔之赫赫……犹如繁华似锦、烈火烹油一般,而真正能独擎学术蓝天、指点创新江山的一流大师,却仿佛进入冬眠期,怎么也“冒”不出个头来!
温总理所焦虑的大学独特灵魂的缺乏,便是核心成因。教授和学生对独立思考与自由表达的精神匮乏,形成了一种思维僵化气氛,进而表现为对权贵的附庸化,求名、求利,没有学术自由,潜规则氛围浓厚。陈寅恪先生坚守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对大学精神的最好概括。坚守大学精神,首先就需要保障师生享有言论权利。教师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包括对政府的一些决策大胆直言。实际上,这也是政府所期待的。这从温总理“要学者们直言、敢言”中可窥其旨。
所以,荡涤大学里的功利思想,坚守独立精神,需要从社会环境的层面着手培育。若社会功利思维不淡化,“大学精神”最终也是无源之水。日前,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坦言: “目前社会上有一个很清楚的官僚体系,高校里若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就不知道该和谁对话,找不到省里的主要负责人,甚至连厅局长都可能不愿见没有行政级别的教授,令你事难办。”龚克所言“行政化、功利化”不难淡化,而是学校纵然“淡化”了,那些局长们却总抱着“以‘长’论英雄”的思维不丢。
另外,要除大学“官味”,需从教育管理核心层抓起,尽快从校园拔出家长意味甚浓的“利益之腿”。其一,痛下决心,改变眼光,去审视校园的固化思维,尽快让学术创新与争鸣在高校浓厚起来;其二,下决心消除行政职级设置体系,教授就是教授,后勤管理就是教师的服务员,校长只是责任和级别高一级的服务员而已;其三,果断试水并取消校长任命制,启动教师直选校长和教授治校的先进体系,加强学校的时代使命感与服务意识建设等。周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