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03 1
2010-02-04
转自财新网:http://economy.caing.com/2010-02-03/100113156.html

       金融市场投资者似乎对今年亚洲经济的形势充满信心。经济增长的快速反弹也印证着这一点,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第二和第三季度,亚洲GDP的反弹力度远高于市场预期。在此基础上,很多研究人士预测2010年亚洲经济将完全恢复。资产市场,尤其是股市,早已反映了这一预期。是这样么?不尽然。首先,很多正在为GDP作出贡献的因素,事实上不过是“救火队员”,比如经济刺激计划;其次,与反弹不同,反转意味着对于亚洲至关重要的美欧经济体的私人消费也会恢复至危机前的状态,而这一点,我没有看到。

      先看看一些“临时因素”吧,在众所周知的财政刺激计划外,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存货调整。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理性的生产者们往往需要保持一定水平的库存,以防供不应求并保持生产的稳定,但经济危机来临时,事情却往往发生了变化。如同焦虑的股市投资者一样,非理性也始终存在于实体经济领域:危机期间,所有的生产者会做的第一件事是暂停生产,通过消耗库存来满足看似并不稳定的市场需求,其结果是,尽管需求并没有大幅下降,生产却几乎陷入停滞。而当生产者意识到库存已经远远不及市场需求时,他们就会加快生产步伐,这又导致需求没有大幅改善,生产却快速反弹。

  这正是我们在过去的几个季度看到的情况,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所有的生产指标直线下降,库存也从长期的正常水平快速跌落,而之后的几个季度,生产快速反弹,库存也缓慢攀升。那么,当库存补充这一过程完成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很简单,真实需求将重新占据主导地位。从世界经济形势看,至少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外需恢复。

  真实的外需来自于发达经济体的私人消费,而非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很遗憾,这些经济刺激将被优先提供给国内的制造商和服务业者,对于亚洲出口的拉动非常有限。而更重要的是,美国人和欧洲人并没有太多的家庭储蓄,这意味着在10%的失业率面前,美国人将无法像2007年之前那样豪爽消费。此外,由于房产贬值,美国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已经十分难看,美国人也无法像危机前那样将家庭资产的增值部分转化为消费力。

  而与我们在亚洲看到的不一样,欧美各国的银行并不愿意将资金贷给随时可能破产的消费者们。更糟糕的是,发达国家也将通过提高税收和减少政府消费的方式,逐步退出已经不堪重负的经济刺激计划。

  既然外需不可依赖,那么内需呢?同样不容乐观。在亚洲,“临时性的”经济刺激计划也无可避免地需要退出。不要产生误解,经济刺激计划本身是正确的选择,就像一个家庭需要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一样,国家也需要在经济困难时拿出更多的资源来主动消费,以保证经济不至于崩溃。但很多人忽视了这样两个问题:一,亚洲政府不能无节制地消费,因为这可能导致亚洲国家面临像迪拜或者希腊一样的困境,二,GDP是一个同比数据,中国政府在2009年拿出2万亿来刺激经济,即使它在2010年同样拿出2万亿,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是零!因为同比没有增长,那么对GDP增速也不会有任何贡献。事实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预计,今年亚洲国家的财政刺激计划对GDP的贡献是负值!这意味着亚洲必须寻找其他的经济增长点。

   回到我们在文章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是反弹还是反转?是反弹!

  作者为澳新银行(ANZ)亚洲首席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4 09:59:22
二,GDP是一个同比数据,中国政府在2009年拿出2万亿来刺激经济,即使它在2010年同样拿出2万亿,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是零!因为同比没有增长,那么对GDP增速也不会有任何贡献。事实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预计,今年亚洲国家的财政刺激计划对GDP的贡献是负值!这意味着亚洲必须寻找其他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017665

显现出来了 马车失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