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9-7-14 18:38:31
1993110 发表于 2019-7-14 18:24
马克思说的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等等,等等,等等,都很好,很对。
但是,要放入后台,变成后台大老 ...
您说的这个等式为什么重要呢?它的要害在什么地方呢?如果你把等号两边的对象放在二维坐标系里观察,就能发现两个对象之间隔离着大片的空白区域,一个对象通过旋转就能变成另外一个对象。如果是你的四个对象放在三维坐标系里,那么空间旋转就复杂了。但是这让人观察到空间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一维的劳动时间所没有的内容!等式很平常,但建立相等的过程却大有乾坤!因为这涉及到了复数领域,该领域是现代经济学根本没有涉及到的领域,即现代经济学的数学和数理模型只达到实数层面。复数领域的计算有一个什么特点呢?一个自变量会生成多个因变量。以此反观《资本论》里提到的同一个劳动能够同时实现转移价值和创造价值两个结果,就不难发现复数领域的模型对劳动空间和劳动有巨大的建模启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4 18:51:10
wwee 发表于 2019-7-14 18:03
劳动价值论是否成立是个大问题,但该问题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数学大量引入经济学的现代经济学 ...


马克思的理论很对很好,但是,必须经过“翻译”,必须经过复述,进行简单化、通俗化、公理化、数理化的处理。也就是说,要放入后台,做后台大老板。不能直接照抄照搬。
复述和处理之后,第一能直接侵入和收编主流经济学,第二能直接对接统计数据。

马克思是全人类的大宗师,资本论博大精深,马克思的理论很对很好。
但是需要进行复述和处理。

那么,一百多年后,二百年来,作为后人们,就能够,也应该,做出翻译,复述,处理。


像四色定理,在以前属于数学的一流课题,一流成果。
假设把课题、成果分成五流,一流,二流,三流,四流,五流。
那么一百年后,经过人们的不断研究,不断证明,到了今天,也就属于二流(解决的很好,推进了数学的思想、理论、工具)成果了,和三流成果了(解决的较好,进行了解答)。

资本论也是这样。我们后人,需要进行二流、三流的工作,实现现代的复述,做出现代的处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4 18:52:26
wwee 发表于 2019-7-14 18:03
劳动价值论是否成立是个大问题,但该问题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数学大量引入经济学的现代经济学 ...
,有跟帖,待审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4 18:56:21
wwee 发表于 2019-7-14 18:38
您说的这个等式为什么重要呢?它的要害在什么地方呢?如果你把等号两边的对象放在二维坐标系里观察,就能 ...
您说的这个等式为什么重要呢?它的要害在什么地方呢?如果你把等号两边的对象放在二维坐标系里观察,就能发现两个对象之间隔离着大片的空白区域,一个对象通过旋转就能变成另外一个对象。如果是你的四个对象放在三维坐标系里,那么空间旋转就复杂了。但是这让人观察到空间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一维的劳动时间所没有的内容!等式很平常,但建立相等的过程却大有乾坤!因为这涉及到了复数领域,该领域是现代经济学根本没有涉及到的领域,即现代经济学的数学和数理模型只达到实数层面。复数领域的计算有一个什么特点呢?一个自变量会生成多个因变量。以此反观《资本论》里提到的同一个劳动能够同时实现转移价值和创造价值两个结果,就不难发现复数领域的模型对劳动空间和劳动有巨大的建模启示!


物理学,数学,在发展过程当中,特别是建立近代、现代的理论体系的进程当中,其基础的内容,是相当简单的,相当简洁的,就几个公式等等。

那么有了基础之后,就可以使用各种的数学工具,进行各种的展开,各种的拓展,探索,各种的提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4 19:00:55
wwee 发表于 2019-7-14 17:49
你提出的“价值量是自身的劳动量”非常好!价值和价值量究竟怎样计算是一个大问题,劳动创造价值意味着只 ...
我认为要对劳动价值论的现代发展补充劳动空间。我们不仅仅要计算劳动时间还要计算劳动空间,工人总是要在一定空间里创造价值和为资本家创造出剩余价值。如果这个思路一打开,价值量、剩余价值的计算就会在现代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在生产、供给中,人类劳动的发生过程=人类货物的出现过程,劳动量=货物量,亦即,价值量=使用价值量。
劳动量=劳动时间=若干人天。
货物量=实物量=使用价值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5 10:40:10
1993110 发表于 2019-7-14 18:51
马克思的理论很对很好,但是,必须经过“翻译”,必须经过复述,进行简单化、通俗化、公理化、 ...
您说得很对,是需要进行具体时代背景下的《资本论》内容的转化。并且《资本论》在中国有个特别的转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中国的方式来转化《资本论》的内容体系。你比如说资本,《资本论》主要还是批判资本的消极性和剩余价值的剥削性质,但是在中国,资本具有积极的意义!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等概念说明资本对中国的正面的发展意义。这个就需要中国人把《资本论》做一个转化,在理论上进行创新,要把资本的生产性的一面表现出来!那怎么表现呢?这是一个理论上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中国要讲资本的好话,这是一个理论上的难题!
此外,数学引入到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会使中国数学浮出水面!中国数学的特色正如吴文俊先生指出的:和西方数学的定理证明不同,中国数学主要通过解方程等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本研究中国古代算学的书指出:中国数学的特点在于采用悟性思维,而西方数学为抽象思维。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然要包含采用中国算学来为中国经济建模,而不是单纯引用数学和现有经济数学来为经济建模。实际上,一旦采用现代经济学的那些建模方式和实证方式,那就很难区分它们究竟是在研究中国经济还是他国经济。对中国经济而言还是采用中国自身的话语体系,无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它们都需要被中国化,以中国为立场和视角!这里就有一个您说的收编问题,也就是容纳和吸收问题。我的看法是:在整体上以中国的话语和立场来看问题,在局部可以吸收和借鉴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5 10:50:46
1993110 发表于 2019-7-14 18:56
物理学,数学,在发展过程当中,特别是建立近代、现代的理论体系的进程当中,其基础的内容,是 ...
对!您说的数学模式的基础内容是非常简单的!并且极其简单!我认为《资本论》自身就包含着这种极其简单的数学模型,那就是该书在起点内容部分讨论的麻布等于上衣的等式!这是最简单的数学式!但是该书还有更简单的数学模型,或者说它没有数学形式,就是文字或思想,你比如该书在分析商品时提到的无差别人类劳动,这就是一个数学模型:P=P。它表明了数学里对称的概念,而对称是数学里很基础的分支!麻布和上衣本来是量纲不同的,二者划等号无非就是建立对称关系,无差别人类劳动就是麻布和上衣之间等号的来源。
不仅如此,马克思在阐明劳动过程时指出:“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因此学习者能意识到劳动过程建立对称关系,这同样引出了数学中研究“美的规律”的内容,即关于对称的各种数学。所以,无差别人类劳动实际上又源自劳动过程!原来劳动在数学上极其简单的自对称!
不过,自对称虽然简单,但它包含着复杂!你比如把自对称两端的对象放到数轴里,那么自对称就是一种空间,一种旋转空间。而在复平面了,一个对象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外一个位置的计算是采用欧拉公式,而该公式里就出现了很复杂的内容,这就需要去一一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5 10:53:40
wwee 发表于 2019-7-15 10:40
您说得很对,是需要进行具体时代背景下的《资本论》内容的转化。并且《资本论》在中国有个特别的转化,也 ...
在中国要讲资本的好话,这是一个理论上的难题!


资本,可以看成中性的东西,暂且剥离生产关系。
那么,资本家有资本,劳动者也有资本,人民也有资本,就看谁来掌握。
区别,在于资本的所有者、掌握者。掌握在资本者手里,是剥削工具,掌握在劳动者手里,是生产工具。
此时,又把生产关系引入回来了。

利润,剩余价值,也要搞成中性的东西。
当利润被资本者来享有,是叫资本剥削,叫资本主义。
当利润被劳动者来享有,不叫资本剥削,叫社会主义。华为公司,就是社会主义,就很先进,就很伟大。

剥削,是分享的意思,劳资分享劳动成果,劳资共享劳动价值。
剥削,要搞成分享。


以上,都是技术性处理,换汤不换药,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运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5 10:55:33
wwee 发表于 2019-7-15 10:40
您说得很对,是需要进行具体时代背景下的《资本论》内容的转化。并且《资本论》在中国有个特别的转化,也 ...
是需要进行具体时代背景下的《资本论》内容的转化。并且《资本论》在中国有个特别的转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中国的方式来转化《资本论》的内容体系。


中国化的政治经济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全球化,亦即简单化,通俗化,公理化,数理化,主流化,运用古代、近代、现代、未来的数学工具,进行编译并且实现编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5 11:09:58
wwee 发表于 2019-7-15 10:50
对!您说的数学模式的基础内容是非常简单的!并且极其简单!我认为《资本论》自身就包含着这种极其简单的 ...
你比如该书在分析商品时提到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马克思说的抽象劳动,无差别劳动,其实,实质,就是均质的行业劳动,和均质的社会劳动。

人类劳动,分成个别劳动,行业劳动,社会劳动。
个别劳动之和=行业劳动,行业劳动之和=社会劳动。
均匀混合的行业劳动,就是均质行业劳动。均匀混合的社会劳动,就是均质社会劳动。
这样,就很简单了,就变成普通的统计的问题了。
个别劳动是个别的,而行业劳动、社会劳动有个别态(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别劳动组成),也有混合态(即整体化,进而均匀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5 11:22:25
wwee 发表于 2019-7-15 10:40
您说得很对,是需要进行具体时代背景下的《资本论》内容的转化。并且《资本论》在中国有个特别的转化,也 ...
对中国经济而言还是采用中国自身的话语体系,无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它们都需要被中国化,以中国为立场和视角!这里就有一个您说的收编问题,也就是容纳和吸收问题。我的看法是:在整体上以中国的话语和立场来看问题,在局部可以吸收和借鉴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中国化,就是中国人说中国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动且有力的进行科研、实践,领先建立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如果能实现马克思经济学的编译,就成为主流经济学的国王,而他们是大大小小的无数领主,这就是收编。


那么实现编译,如列宁所说,需要掌握人类的一切知识,如毛主席所说,需要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就是以我为主体,为主人,为主宰,使用一切,驾驭万事万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5 11:25:23
wwee 发表于 2019-7-15 10:50
对!您说的数学模式的基础内容是非常简单的!并且极其简单!我认为《资本论》自身就包含着这种极其简单的 ...

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交换价值量=价格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5 11:27:26
wwee 发表于 2019-7-15 10:50
对!您说的数学模式的基础内容是非常简单的!并且极其简单!我认为《资本论》自身就包含着这种极其简单的 ...
不过,自对称虽然简单,但它包含着复杂!你比如把自对称两端的对象放到数轴里,那么自对称就是一种空间,一种旋转空间。而在复平面了,一个对象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外一个位置的计算是采用欧拉公式,而该公式里就出现了很复杂的内容,这就需要去一一分析!

需要建立,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交换价值量=价格量,等等之类的简单的等式,以此为基础,出发点,立足之地,进而,做各种各样的探索,拓展,特别是高度重视对数学工具的使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5 11:39:39
wwee 发表于 2019-7-15 10:50
对!您说的数学模式的基础内容是非常简单的!并且极其简单!我认为《资本论》自身就包含着这种极其简单的 ...


转帖,
叶风尘 发表于 2019-7-15 10:4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未出版的,第四卷,对这个问题都有广泛的讨论,上世纪20年代后,有转形算法的深入研究。转形,是建立在资本取得平均利润率基础上的,你一句话就否定了,凭什么?你提出了一堆相等,其实都是文字游戏,价值=价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有什么意义?经济学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到处下定义的!
he_zr 发表于 2019-7-15 10:43
这是马氏劳动价值论自话自说,自我刨制的所谓“转型”问题。

大家知道,马氏所谓的“价值”是指市场里的劳动力价格,也就是商品里的成本价格之一,换句话说,两者本来就是价格内容,根本不存在,也不需要什么“转型”,只有马氏劳动价值论一方面为了表述“劳动创造”的社会学意义,又不得不面对经济学两者内容不同计量量纲产生的比较问题,于是才需要去搞什么“转型”,即劳动力价值的量纲是时间,而商品或成本价格的量纲则是货币,时间和货币怎么“转型”?如,1小时的劳动是多少元?怎么办?

于是,马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又刨制了一个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似乎上天掉下了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刚好砸到了马氏头上,让马氏就立刻得到了多少时间等于多少元的答案。神话故事就这样一环接着一环,反正就要让人相信,交换者人人都知道了这个“多少时间等于多少元”的必要内容,从而轻而易举的让马氏完成了这一“转型”壮举。

如今马氏业已入土,但其徒子徒孙尚意犹未尽,还在炒作这种自我刨制,自证逻辑的产物,与实际情况格格不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5 14:12:21
wwee 发表于 2019-7-15 10:50
对!您说的数学模式的基础内容是非常简单的!并且极其简单!我认为《资本论》自身就包含着这种极其简单的 ...
麻布和上衣本来是量纲不同的,二者划等号无非就是建立对称关系,无差别人类劳动就是麻布和上衣之间等号的来源。


麻布,上衣,美容,钞票等等,它们互相之间量纲单位不同,数值不同。但是可以相等。
劳动时间,量纲单位是人天。麻布,上衣,钞票,各有自己的量纲单位。但是可以相等。

因为,这里都是人类活动,人类事件。


一般等价物,无差别的劳动(均质行业劳动=价值量,均质社会劳动=交换价值量),都是抽象的。
并且,互相之间也相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6 11:30:21
1993110 发表于 2019-7-15 14:12
麻布,上衣,美容,钞票等等,它们互相之间量纲单位不同,数值不同。但是可以相等。
劳动时间 ...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提出一个零假设,也就是他分析剩余价值率时提出的不变资本为零的假设,他指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纯粹的分析。这个零假设非常重要!因为在坐标系里,纵轴和横轴的零交点表明:虽然两个坐标轴上的对象分别是两个量纲或性质不同的对象,但在零交点处二者却是一样的!从这点看你提出的“均质行业劳动=价值量,均质社会劳动=交换价值量”以及其他的等式,就可以知道这些量纲不同的对象的相等关系成立,但它们都要在一个零假设下成立!当然,这个零假设并不是说它不存在和不可检验,而是恰好反映不释放信息的劳动自对称,或者是我在前楼层回复中提到的劳动建立对称关系,劳动过程对不同量纲的对象建立对称关系。所以,零假设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6 11:40:14
1993110 发表于 2019-7-15 14:12
麻布,上衣,美容,钞票等等,它们互相之间量纲单位不同,数值不同。但是可以相等。
劳动时间 ...
另外,我说的无差别人类劳动虽然在《资本论》里仅仅出现四次,但这个概念很重要。我除了把这个概念放在《资本论》里理解外,还放在《导言》里来理解。《导言》里马克思指出了斯密是劳动一元论的创立者。因此,我把这种一元论的劳动理解为一个整体性质的对象,劳动是唯一的一个整体对象,无论整体内的哪个局部或构成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归属于该唯一整体!也因此,无差别人类劳动我是放在这个唯一整体的层面上来理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6 15:55:44
wwee 发表于 2019-7-16 11:30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提出一个零假设,也就是他分析剩余价值率时提出的不变资本为零的假设,他指出只有这 ...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提出一个零假设,也就是他分析剩余价值率时提出的不变资本为零的假设,他指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纯粹的分析。这个零假设非常重要!因为在坐标系里,纵轴和横轴的零交点表明:虽然两个坐标轴上的对象分别是两个量纲或性质不同的对象,但在零交点处二者却是一样的!

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用天然的木棒,天然的石块,天然的物产,来采摘打猎,发展到用母鸡奶牛,机器,机器人等等。
从逻辑上来说,人类所拥有的一切人类财富,来源于人类自身劳动,唯一来源于人类劳动。

那就是土地、森林、矿藏,当它们作为不变资本,作为人类财富,也是来源于人类的发现,人类的利用。

那就是天上掉馅饼,人类也得会鉴别,会伸手。人类如果不伸手,也会看着天上掉馅饼,被砸死,饿死。

那么换句话说,人类肚子里的(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人类自身的伸手过程给创造的。

人类的伸手能力强,那么世界上没有废品废物,都是资源财富。人类如果伸手能力弱,那么世界上遍地废品废物,不能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6 16:02:37
wwee 发表于 2019-7-16 11:30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提出一个零假设,也就是他分析剩余价值率时提出的不变资本为零的假设,他指出只有这 ...
从这点看你提出的“均质行业劳动=价值量,均质社会劳动=交换价值量”以及其他的等式,就可以知道这些量纲不同的对象的相等关系成立,但它们都要在一个零假设下成立!当然,这个零假设并不是说它不存在和不可检验,而是恰好反映不释放信息的劳动自对称,或者是我在前楼层回复中提到的劳动建立对称关系,劳动过程对不同量纲的对象建立对称关系。所以,零假设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

人类的生产的鸡蛋=(人类驾驭利用下的)野鸡的生产的鸡蛋。

人类劳动的发生过程=人类财富的出现过程,劳动量=财富量,价值量=使用价值量。

以上,首先是个别劳动,就是一个个的人们的劳动,一个个的生产单位的劳动,

进而,通过简单的加总,能得到行业劳动(同种物品的),社会劳动(各行各业的)。

进而,能得到均质的行业劳动和社会劳动(整体化的劳动,混合均匀的劳动)。


那么,在以上基础上,可以通过数学工具等等,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和拓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6 16:12:57
wwee 发表于 2019-7-16 11:40
另外,我说的无差别人类劳动虽然在《资本论》里仅仅出现四次,但这个概念很重要。我除了把这个概念放在《 ...
另外,我说的无差别人类劳动虽然在《资本论》里仅仅出现四次,但这个概念很重要。我除了把这个概念放在《资本论》里理解外,还放在《导言》里来理解。《导言》里马克思指出了斯密是劳动一元论的创立者。因此,我把这种一元论的劳动理解为一个整体性质的对象,劳动是唯一的一个整体对象,无论整体内的哪个局部或构成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归属于该唯一整体!也因此,无差别人类劳动我是放在这个唯一整体的层面上来理解的!


马克思说的无差别劳动,抽象的劳动,就是均质的劳动。

均质的劳动,就是对一些个别劳动,进行加总化、平均化处理,进行整体化、均匀化的处理,也就是统计学的处理,是平常的正常的处理。也就是说,经过编译来看,马克思说的无差别劳动,抽象的劳动,就是马克思在搞统计学处理而已。

譬如,有20度白酒1斤,30度白酒1斤,50度白酒1斤,

那么,合计=20度白酒1斤+30度白酒1斤+50度白酒1斤=1个桶内,有20度白酒1瓶,30度白酒1瓶,50度白酒1瓶。

那么,也等于26.67度的白酒3斤(把以上在观念上混合均匀)=1个桶内,有白酒3斤,为26.67度(分装为以上3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6 17:43:08
1993110 发表于 2019-7-16 16:12
马克思说的无差别劳动,抽象的劳动,就是均质的劳动。

均质的劳动,就是对一些个别劳动, ...
您说到的平均除了统计学里计算的那种平均外,还有经济学里由供求均衡确立的平均。但是无差别人类劳动不仅仅涉及到这些计算上的平均。比如整体和局部的均衡关系,中国是一个整体,某省是一个局部,二者需要形成思想统一的关系,不能整体是一套,局部是另一套。这种均衡就是现有数学不能计算的均衡。

还有马克思提出了一种辩证均衡。对供求均衡“S=D”,马克思实际上指出了相反的两点:“要给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概念下一般的定义,真正的困难在于,它们好象只是同义反复”;“供求实际上从来不会一致;如果它们达到一致,那也只是偶然现象,所以在科学上等于零,可以看作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所以这产生一个问题:供求均衡既包含一致性也包含不一致性,也就是“供求均衡{供求一致,供求不一致}”,那这就引入思考:如何计算该种辩证的均衡呢?实际上,马克思指出:“只要社会还没有围绕着劳动这个太阳旋转,它就绝不可能达到均衡。”因此,原著用劳动为经济均衡定性,而非市场供求均衡“S=D”。这就又引出一个问题:劳动过程不是建立对称关系吗?怎么她又能够生成不对称来?哈哈,这就很有意思去引入继续探寻劳动究竟是什么。无差异人类劳动并不是一个静止概念,它能够生成有差异的对象,这涉及到劳动过程建立对称关系时是一个劳动不断扩张产生无限不同后继结构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6 17:48:57
1993110 发表于 2019-7-16 16:12
马克思说的无差别劳动,抽象的劳动,就是均质的劳动。

均质的劳动,就是对一些个别劳动, ...
另外,通过加总或者加法来确定数量恐怕现在需要发展一下了。你比如现代经济学几乎全是线性模型,《资本论》要批判的三位一体公式也是一个线性模型,还有劳动价值论只关注劳动时间的计算也把学习者引入加法的计算。这些线性的或加法的计算需要扬弃。生产包含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线性模型适用于分配和交换,但这只是整个生产的局部,并且无法真正计算处分配和交换内含的生产属性。后人还需要把分配和交换里内含的生产性和发展性计算出来,这就需要扬弃线性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6 17:52:23
wwee 发表于 2019-7-16 17:43
您说到的平均除了统计学里计算的那种平均外,还有经济学里由供求均衡确立的平均。但是无差别人类劳动不仅 ...
有一个黑箱,里面有3瓶酒,分别若干度。
那么可以说,箱子里面分别有3瓶酒,分别若干度。
那么还可以说,箱子里面共有3斤酒,是若干若干度------而这,就是均质的整体的酒了。
都对。对个别劳动的加总,也是这样。


生产出各种商品的劳动,可以按行业加总(加总后是价值量),可以按全社会来加总(加总后是交换价值量)。
那么这些商品=这些劳动,可以有任意的价钱(货币的量),也可以有任意的销售比例、积压过剩部分。
那么甭管是什么供求关系、价格水平,甭管是什么销售比例,过剩程度,有一点始终不变:

总价值量(均质行业劳动量)=总商品量(使用价值量)=总价钱量(货币量)=总交换价值量(均质社会劳动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6 17:54:05
1993110 发表于 2019-7-16 16:12
马克思说的无差别劳动,抽象的劳动,就是均质的劳动。

均质的劳动,就是对一些个别劳动, ...
扬弃线性模型还有另一种必要性。马克思在自己的学习笔记里提出资本还有自乘的算法,这和《资本论》里提出的资本自行增殖计算和资本的线性计算明显不同,因此后人需要探索马克思提出的资本自乘算法,它来自于哪里?怎么进行计算?当然这其中又有很大的困难:资本自行变化意味着资本是自己计算自己,外人不要来参与计算,我资本能够计算出自己的各种变化!所以面对这种计算难题,我们后人怎么认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6 17:58:26
wwee 发表于 2019-7-16 17:54
扬弃线性模型还有另一种必要性。马克思在自己的学习笔记里提出资本还有自乘的算法,这和《资本论》里提出 ...
价值量(均质行业劳动量)=商品量(使用价值量)=价钱量(货币量)=交换价值量(均质社会劳动量)。
所以,资本,劳动,它们各自的任意变动,任何变化,都涵盖在上述等式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6 18:01:05
1993110 发表于 2019-7-16 17:52
有一个黑箱,里面有3瓶酒,分别若干度。
那么可以说,箱子里面分别有3瓶酒,分别若干度。
那么还可以说 ...
加总适用的范围是局部,对于整体则需要把加总扬弃为非线性模型,就像欧拉公式那样一边是加总的含义,另一边是非线性的乘积含义。加总是这样一种逆向观察角度:一个整体性的对象被抽象地分割为各个部分(这各个部分并不实际上存在),人的意识颠倒了这个过程,把所谓的各个部分加起来形成一个总体。例如,一个人认为他是在市场进货一些生产原料,然后生产出特定的某种产品。但实际上他的看法是局部看法,完整的看法是:他买入的社会整体,卖出的也是社会整体,二者是同一个社会整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6 18:01:53
wwee 发表于 2019-7-16 17:48
另外,通过加总或者加法来确定数量恐怕现在需要发展一下了。你比如现代经济学几乎全是线性模型,《资本论 ...
wwee 发表于 2019-7-16 18:01
加总适用的范围是局部,对于整体则需要把加总扬弃为非线性模型,就像欧拉公式那样一边是加总的含义,另一 ...
价值量(均质行业劳动量)=商品量(使用价值量)=价钱量(货币量)=交换价值量(均质社会劳动量)

社会经济的运动,人们的经济活动,无非就是上述三个量:货物的量,货币的量,劳动的量。此外无他,尽在其中。
以上述为简单的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进而,处理各种变动变化,
进而,如大哥所说,用数学工具进行各种探索,各种拓展。

如果没有一个简单化的基础,相对不变的东西,那么,搞理论搞学术搞实践,就麻烦更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6 18:05:54
wwee 发表于 2019-7-16 18:01
加总适用的范围是局部,对于整体则需要把加总扬弃为非线性模型,就像欧拉公式那样一边是加总的含义,另一 ...
价值量(均质行业劳动量)=商品量(使用价值量)=价钱量(货币量)=交换价值量(均质社会劳动量)

上述等式,有点像物理学当中的质能守恒,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6 18:06:12
1993110 发表于 2019-7-16 18:01
价值量(均质行业劳动量)=商品量(使用价值量)=价钱量(货币量)=交换价值量(均质社会劳动量)

...
你说的需要一个简单点的基础在我看来就是需要建立一元论,这个一元的对象具有发展性,发展为多元对象后,每个多元对象虽然区别巨大,但他们都来自或者包含一个共同的初始的一元对象,就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样。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一元论是劳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6 18:12:01
wwee 发表于 2019-7-16 18:06
你说的需要一个简单点的基础在我看来就是需要建立一元论,这个一元的对象具有发展性,发展为多元对象后, ...
是的。我觉得必须有一个基础,基础要简单,要相对不变,稳定稳固。进而,再针对各种变动,进行深入研究。其中也包括,如大哥所说,用数学工具进行各种探索,各种拓展。

打个比方来说,五颜六色,缤纷多彩,可以用三原色来构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