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顶尖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就是那个时期最要紧的经济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群体,注意力基本放在农地制度变迁以及价格改革上,这是当时最尖锐的问题。而到了90年代,国企改革和市场经济制度变迁成为学界热点,这是当时中国经济的主要脉络。现在,中国那些最优秀的脑袋在想什么呢?中国城市金融圈人脉社区-打造中国最具地域性特色最具互动影响力的金融行业城市社区- p5 g( M- T2 t |! k' }% Y9 h
是货币制度问题!
' C" E" m H4 I" ? - 中国城市金融圈人脉社区|银行论坛|担保论坛|保险论坛|证券论坛|投融资理财论坛近期经济学家张五常就撰文表示:“人民币的困境(是的,人民币也在困境中)是在目前的形势下,还要钩着美元或不要大幅地提升兑美元的汇率。这不是要向美国行乞,而是因为中国的工业产出外销主要还是用美元结算……要脱离使用美元结算是重要的。方法多多,但只有一种费用最低,麻烦最少。这是撤销还余下来的不成气候的外汇管制,把人民币自由外放,从而使中国的厂家可以方便地跟外商以人民币结算。这简单的处理有复杂的一面。解释过多次,撤销汇管给中国带来的利益数之不尽,这里不再说。这里要说的一个重要的复杂点,是撤销汇管后让人民币兑所有外币自由浮动……周小川先生的经验应该教训了大家,以任何外币为锚,或以一篮子外币为锚,皆非善策。中国的央行要选货币以外的实物为锚,然后让人民币兑所有外币自由浮动。”中国城市金融圈人脉社区-打造中国最具地域性特色最具互动影响力的金融行业城市社区5 ]/ q' t6 L+ l" R
张五常关于人民币以一篮子商品为锚的说法,可能会引发不少的商榷,但他所关注的问题,却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命门所在。之所以这么说,就在于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信用体系目前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现在的美元王国,已是烽烟四起,暴动迭出。一旦美元王者不再,钉在美元上面的人民币何去何从?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理论问题。因为中国经济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已经完全融入全球一体化过程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已提示中国无法独善其身。人民币脱钩美元,从趋势上看,也是迟早的事情。但脱钩之后,何以自处又是一个大麻烦。 - 中国城市金融圈人脉社区|银行论坛|担保论坛|保险论坛|证券论坛|投融资理财论坛! q" b+ I6 ^( A4 l8 R
在1993年之前,人民币的供应基本都是采取简单的数量目标制。上个世纪80年代的货币供应失去控制,在于财政上“弱干强支”,中央财政没钱,只好让人民银行以买财政国债的方式解决财力不足,这等于变相印钞票。1993年的恶性通胀再起,是因为地方政府“铺摊子、上项目”向银行“批条子”造成的。1994年之后,朱镕基政府做了三件事,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搞了《人民银行法》进行银行系统改革,规定中央政府不能向央行发国债。当然,此时中央财政由于分税制而财大气粗,也不需要印钞机帮忙。另一个就是银行体系垂直化,央行和银监系统管理银行,削弱地方政府影响当地银行的能力。最后一个,就是将人民币钉住美元。美元在1995-2001年进入强势美元时代,人民币也跟着强势,中国经济也进入长达5年的通缩时代。2001年之后,美元一泻千里,人民币和中国经济也跟着进入通胀新时代。9 G; r+ ^* r$ Q( k; ~1 Q% A
后面美元要是崩溃呢?总不成人民币也跟着完蛋吧? - 中国城市金融圈人脉社区|银行论坛|担保论坛|保险论坛|证券论坛|投融资理财论坛' r4 b, \0 `/ e9 D. s
上个世纪末,美联储逐步开始放弃货币数量制,原因是两个:首先是从货币基金账户到旅行支票等等信用方式五花八门,让央行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定义货币了。另一个就是“苏东波”事件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对于美元需求暴增,加上冷战和伊拉克战争的胜利使得美国国力如日中天,美元信用指数因此连拉涨停。货币供给连年暴增,美国国内压根不见通胀的影子,1983-2005年债券市场收益率走势显示,全球此时进入通缩长周期。这让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好没面子。因此格林斯潘采取调整基准利率以控制市场货币供给的方法,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麻烦是,利率是市场资金供需的结果,央行调节基准利率,等同管制资金价格。央行领导人也是人,不是神,一旦举止失措,则祸不远矣!现实证明,央行通过基准利率来调节市场资金供给,最终结果会带来经济资源的重大错误配置。因此,弗里德曼反复声明:我们不需要一个技巧超人的司机,而是一个简单的规则。
5 I" V+ E1 s6 H* p' o! R2 B中国城市金融圈人脉社区-打造中国最具地域性特色最具互动影响力的金融行业城市社区但舍弃基准利率调节货币供应的方法,还能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回到金本位?这可能引发持续的通缩,似乎不是好主意。对于中国央行来说,未来更是麻烦,且不说QQ币、游戏积分卡这类的准货币,就是未来中国居民个人基金账户发展引发的信用扩展,都是监管的大问题,要想搞数量目标制,非常难。至于以基准利率调节货币供应,现在利率严格管制下,都没有发育出完整的市场收益率曲线,后面如何调节?
`: k2 e: S3 ^, `" ~$ y6 E1 g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瑞金融论坛3 L% p2 n$ R- P# z法币时代,以何物为锚,这是个值得学界和政界必须加以深思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似乎还不是迫在眉睫,但一旦全球大部分国家通胀上了两位数,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央票和外储总额都和年GDP产值差不多,这个时候,人民币发行制度问题,可能将成为上下瞩目的焦点,但那时讨论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是临渴掘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