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chuzu 发表于 2019-5-11 09:05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你所谓的依靠地租,这就有点复杂了。因为我们国家一直都是国有为主体,我指的是公共资产全民所有制,私有制并不占绝对优势。你如何把这些公共资源也收取税负呢?如果只是对私人财产收税,除非特别重,否则,如何养的起这么庞大的国家机器?莫要说中国,就算是在欧美,人均税负就算25%吧,难道地租就这么高?而且,总体上讲,维持正负正常运行,是不是少了点?
============================
晳儒关于地租
据晳儒说,东晋地租…通常是地产的二分之一(亩产400斤谷物,交租200斤)。一农夫可种田八亩,正常年景,产谷物3200斤,需交租1600斤,这交租后只有1600斤…不足作六口(父母夫妻子女)之家糊口粮的,因此,佃农之家秋后还得背井离乡以乞讨弥补方可勉强糊口…
晳儒关于陶渊明的“不税令”
陶渊明的前任彭泽令,因收不到佃农人口的人丁赋税,完不成上级的赋税任务…受责而逼迫辞官。
陶渊明上任发布“不税令”(概要):佃农人口的人丁赋税,一律由佃东代收代缴。
问题就在于…亩产400斤谷物,交租200斤,再加代收代缴的人丁赋税,这样佃东的田也就没有佃农愿意租种,因此,佃农人口的人丁赋税…实质上也就只有佃东自己承担了。督邮此来彭泽也就是为了维护大官僚佃东的切身利益,督察此来是要求陶渊明放弃执行其“佃农人口的人丁赋税,一律由佃东代收代缴”的“不税令”,而放弃执行“不税令”…来年就完不成上级的赋税任务…必受责逼迫而辞官,然…坚持执行“不税令”则必将以其曾经在异党任职为由…冠以异党分子之罪加以诛杀…还将殃及家人,实无奈而只得辞令避祸…
晳儒关于陶渊明的“不税”社会
陶渊明的“不税”社会是其“不税令”之理想的升华…其“不税令”上升为最高皇权(如果自己是皇帝)的圣旨:地租财源经济制度。
晳儒关于陶渊明的“不税”社会之商品经济理论研究
据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桃花源里可耕田”时,东楚民间就形成了一个“冠都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所致力于陶社商品经济理论研究…“冬赴海南会,夏至庐山登”的晳儒交流群…
有关陶社商品经济,晳儒交流认为:陶渊明所理想的“不税”社会之商品经济“不税”制度…旨在将国民的地租收入还原为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从而国民就都只有劳动收入。即:陶渊明所理想的“不税”社会之商品经济特征为…国民只有劳动收入。
晳儒关于东晋陶渊明时代的地租与当今的自然资源类资产收入
在晳儒看来,东晋陶渊明时代的地租…相当于现在我们所说的自然资源类资产收入。那时全国的地租收入占国民经济收入的百分之40-50(三分之一以上),现今全国的自然资源类资产收入(据测算)也占国民经济收入的百分之40-50(三分之一以上),即:不足10%的国民占国民经济收入的40-50%,超过90%的国民生活消费所占国民经济收入…不足三分之二,两极分化…归根结底是自然资源类资产收入积累所造成的,资本(生产工具类资产)收入相对于自然资源类资产收入而言…之积累所导致两极分化作用较小(从长远来看起不了长期积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