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美国累积负债的长期前景很糟糕
>> 金融资本的两大供给者是私人储蓄和外资流入。因此,如果ZF预算赤字增加,以下三件事的某些组合必定会发生:私人储蓄增加,私人投资下降,或外资流入增加。
>> 有一个经济理论可以解释私人储蓄会随着ZF预算赤字的增加而增加这件事,称为“李嘉图等价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认为,当人们注意到ZF预算赤字偏高时,便预期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会增税,因此必须增加储蓄。以此理论模型推导,个人储蓄增加可能是为了提供资金作为ZF借款,但这件事有什么证据?
>> 世界银行(World Bank)经济学家的研究显示,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某些时间和地方是成立的。他们估计,全世界增加的ZF借款,大约有一半被更多的私人储蓄所弥补。但世界银行的研究也显示,这个理论在美国并不成立。
>> 应对预算赤字增加的另外两种方式,就是减少私人的实物资本投资或扩大贸易失衡。
>> 经济理论的“挤出效应”(crowding out)认为,如果ZF借越来越多的钱来管理它的赤字,就会减少民间企业可取得的用于投资的资金。因此,ZF借款增加意味着私人投资减少。相反,ZF借款减少就表示企业可取得更多资金用于投资。
>> 一般而言,新厂房与设备的实物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把新技术导入生产流程的关键方式之一。有理由相信,如果使预算赤字降低,企业会获得更多资金,而且会更容易采用新技术,这有助于长期经济增长。预算赤字偏高的负面效应,就是挤出私人投资。
>> 第三个理论称为“挤入效应”(crowding in),意思是ZF大量借款会带来贸易逆差。
>> 因为预算赤字与贸易逆差同时增加,故也称作“双赤字”(twin deficits)。
>> 预算赤字与贸易逆差看起来的确是有关联,但它们不会亦步亦趋地并肩同行。
>> 长期而言,一直在增长的贸易逆差不是任何经济体可以承受的。外国投资人想持有的一国资产是有限的,当世界各国不愿持有这么多该国资产时,该国经济将会受到冲击。
>> 从宏观经济观点而言,短期预算赤字(尤其是从自发性稳定机制而来的赤字),在经济衰退期间不是一件坏事。
>> 在这里,分清楚预算赤字(某一年发生的ZF借款)与ZF负债(好几年累积下来的借款)是有帮助的。ZF负债是一个有用的衡量工具,它可以看出长期预算赤字的持续影响。假设ZF负债4万亿美元,然后在来年累积预算赤字3000亿美元,那么在当年年底的总负债就是43,000亿美元。反之,有预算盈余时就可抵减负债余额。
>> 衡量国债状况的标准做法是,用某一年的ZF总负债除以GDP。这个计算使总负债有另一个用处,它和经济规模的比率使我们能逐年做有效的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