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废墟中独自挺立着脊梁展示着东方巨人强大蓄积内力,独领风骚与全球经济大环境。所谓蓄积内力就是中国强大的资金储备,这是全球经济严冬中中国经济能够加热取暖的根本保证。驱动中国经济的三大动力是出口、消费、投资,08年的美国次贷金融危机透支着全球贸易市场,09年中国经历了出口市场严重萎缩的不利情况。出口市场面临的困境是中国政府必须重新部署经济发展战略,激发国内内需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09年整年经济发展主线,而且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09年全年GDP增幅达到%8.7,这是不得了的成绩。中国经济通过政府大力投资和发展国内消费市场两条核心经济战略保住了中国经济前进的惯性,如果09年中国不投资4万亿的刺激经济资金、不扩大银行贷款到微观层面的发放,结果我们不言自明。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会有很多保留意见。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做决策的时候第一考虑的是13亿人口吃饭的问题,而不会微观的考虑每个行业具体的发展态势,中国最承受不了的就是由于经济下滑而引起的国内大量失业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出口市场萎靡前提下,发生的概率是非常巨大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给市场注入强大的流动性促进投资,给予老百姓经济良好的预期,从各个角度大力发展国内市场保住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否则我们会面临从经济层面都社会层面的强大压力。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以飞速的发展趋势震惊着世界各个经济体,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面临很多问题,透支了很多资源能源,但是这是中国经济腾飞伊始阶段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必须开放,吸收科学的工业现代化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这些微观层面点点滴滴的进步在关键阶段都会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助推器。跨越20世纪来到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更是逐年飞跃新的台阶,面对着良好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并没有头脑发热,居安思危反复强调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强调创新。而当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来临时,中国并没有慌乱,处理的方式很果断很沉着很自信,最根本是因为中国有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中国具有极其丰富的资金储备,我们可以通过投资拉动内需来度过严冬。
其实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阶段面临的经济难题和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发展有些相似之处,但是中国这个东方巨人经济规模更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也更加强大。分析日本经济的历史,特别是其90年代初期经济危机发生的前后背景和原因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帮助。熟悉世界经济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的大背景是什么?日本的经济发展在二战以后经历了连续三次增长,到了80年代末期已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当时日本的发展模式也是以发展出口市场带动国内市场为核心经济发展战略,日本以物美价廉日式产品占据着大量海外贸易市场,例如当时日本的经济适用性节能汽车已经挤占了以汽车鼻祖自称的美国半壁市场,可见其强大的贸易能力。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到价格低廉和高品质是日式产品受到市场追捧的本质原因,要想扭转不利局面必须强制日元升值提高日式产品出口价格缓解本国产品受到冲击的压力。1985年美元对日元汇率比为1:240,美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制造噱头强烈要求日元升值(这是美国惯用的伎俩),广岛协议的签署以及后来巴黎卢浮宫七国经济会谈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日本变相的经济制裁。日元被强迫升值,在国家利益面前什么战略同盟关系都是骗人的假话,实力决定着国家之间博弈的胜负关系。日元的升值直接引起了日本出口市场的萎靡,日本国内出口企业出现大量倒闭。当然汇率问题向来是一把双刃剑,进口市场的收获对资源匮乏(特别对于石油)的日本,能够相对减弱日本经济由于日元升值而造成的损失程度。在日元升值以后,日本同样采取扩大内需的方式,由于日本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市场使其采取的方式更加极端,他是连续放量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巨大流动性引起了日本股市疯狂的上涨和日本地价飞速的攀升,到了1987年日本的股市市值占到全球股市市值的40%,日本地价是美国的4倍。巨大的日本国内市场流动性暂时缓解了日本市场投资萎靡的问题,但是日本经济泡沫膨胀速度更是以级数的方式暴涨,日本付出了毁灭本国经济的代价。当时,日本企业甚至不需要去到银行融资,资本市场提供的利率更加低廉甚至有负利率情况的出现,银行为了生存不得不涉险资本市场,所以这更加加剧了日本股市巨大泡沫的形成。日本地价和股市的交替助推**的暴涨最后引发了日本经济核爆炸,致使日本经济沉睡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