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Beyond Meat 上市首日大涨,“人造肉”成为关注焦点。Beyond Meat 公司 2019 年 5 月 1 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上市首日股价收涨163%,募集资金 2.19 亿美元,公司利用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为原料,制作素食肉类。2016 年 7 月推出了素食汉堡 Beyond Burger,无论是在外观、烹饪方式还是口味上,都和真正的牛肉汉堡十分接近,已成为公司的标志性
产品。2018 年公司营收规模 0.88 亿美元,2016-2018 年营收增长 CAGR 为133%。行业内其他竞争者包括 Impossible foods、Memphis meats 等公司。据 AgFunder 报告,农产品技术创新公司 2018 年全年筹资总额达 169 亿美元,同比增长 43%,其中素食或人造替代食品领域表现活跃,吸引了比尔盖茨、李嘉诚等巨富,以及 Tyson Foods、General Mills 等食品产业链巨头。
行业分析:“人造肉”切合健康环保趋势,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健康、环保、动保、素食等因素推动人造肉市场需求增长,根据美国市场调查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 称,2018 年全球肉类替代食品规模约为 46 亿美元,到 2023 年有望达到 64 亿美元,5 年 CAGR 为 6.8%,其中亚太地区增速最快,预计 CAGR 可达 8%以上。全球肉类消费量不断增长,市场规模超 1.4 万
亿美元。假设“人造肉”未来能够替代全球 1%的肉食消费,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40 亿美元。当前行业主要问题是成本较高,其中以植物蛋白为技术路线的“素肉”产品价格稍高于传统肉制品,尚可被市场接受,而以生物工程为技术路线的“培育肉”价格高昂,仍不能量产。
有利因素:龙头上市广告效应、研发投入加大、国内猪瘟疫情等因素有望促行业加快发展。Beyond Meat 上市首日大涨带来极大广告效应,有望促进“人造肉”消费及国内厂家模仿。龙头公司融资后有望加大研发投入,促相关成本加速下降。同时国内非洲猪瘟爆发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存栏量加速下行,预计本轮猪周期中猪价涨幅更高、持续时间更长。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占比超过 50%,2018 年国内猪肉消费量约为 5540 万吨,如果猪肉供给量减少 20%,将会产生 1108 万吨肉类消费量缺口,分摊至包括鸡肉、牛肉以及“人造肉”。
投资机会:国内“人造肉”食品萌芽初现,豆制品产业链受益。国内“人造肉”当前主要作为肉制品添加物,与动物蛋白配合食用,提高肉制品口感。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人们对健康、环保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开始接受“人造肉”这种新型食品。我们认为“人造肉”在国内高线城市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人造肉”产业链与豆制品相似。向上游采购豆粕为原料,中游为豆制品深加工,下游应用一方面销售给食品加工企业用作原料,另一方面作为独立品牌的“人造肉”进行销售。投资主线一:豆类蛋白或其他植物蛋白生产企业,关注生产豌豆蛋白的双塔食品(002481.SZ);投资主线二:下游投资或涉足“人造肉”的食品加工企业,关注港股日清食品(1475.HK)。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猪价涨幅不及预期,消费习惯难以改变。
此处为报告节选,更多行业报告免费下载,请访问小程序"研报来了"
报告来源: 国盛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