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法学院多名教授批评法学院学术政策引发舆论关注。事因法学院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行政人员根据职务高低分为5000元、4000元和3000元;教师工资则按工作数量分配,如果一名教授没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授课小时数又不多,绩效工资可能还不如刚参加工作的行政人员。法学院尚未对此事表态。(2月4日《新京报》)表面看,这都是绩效工资惹的祸,但实际上,深层次原因在于高校过度行政化。正是因为过度行政化,北大法学院推出的绩效工资分配方式,并未事先征求教师的意见,导致教授们所批评的“一味追求论文数量,让全院教师都逐渐沦入平庸”。
教授的工资与奖金不如行政人员,这已是屡见不鲜的事。比如2月4日的《南方周末》提供了一个让人感叹的案例:云南某农业大学发2009年年终奖:助教800~1200元,讲师1500~1800元,正副教授2000~3000元;一般科员5000~6000元,科级7000~9000元,处级18000~21000元,副厅至正厅级,金额保密。报道说,该校为人敬仰的一位资深教授,年终奖也不过5500元,相当于一般科员的水平,全校教师忍不住替他抱不平。为何出现这种怪状?说白了,本来该以学生和教授为主体的众多高校,已经发生了异化,对学校事务占支配地位的是行政人员,在教学资源和工资奖金分配上,声名再大的教授也不得不仰行政人员的鼻息。
对此,前北大副校长王义遒有过一针见血的论说:“现在高校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行政权力远远大于学术权力。我管事的时候,要去找一个人做院长或系主任都非常困难,现在不一样了,学者都很愿意当官,因为只有当官才有特权和资源。这种风气如果延续,学校将来非常危险。”
(本文来源:海峡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