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户运营的过程当中,用户分层在不同的领域是不同的,所以说关于用户分层,你需要明白以下几点,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用户分层,你需要明白以下几点
一、用户分层在不同的行业中是不一样的,而且可能是多样化的。
看过我们之前《思维篇|如何成为一个运营大牛(二):运营立方体》的同学,大家应该都记得,当时提过一个用户和客户的概念。
比如滴滴打车,用软件打车的人是一种用户;司机也是一种用户;广告商也是一种用户。如果要做用户分层的话,就需要对这三种类型的用户分别做一套不同的用户分层体系。
二、用户分层在产品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变化。
比如我们区分价值用户和一般用户,初期我们产品少,一个月买2次化200元钱可能就是我们的价值用户了。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产品的不断增多,需要一个月买10次化5000元才有能算是我们的价值用户了。
三、用户分层需要定性和定量
如上面的例子一样,我们需要对用户有一个定性的过程,如价值用户、一般用户,或者VIP,超级VIP等等;然后必须要对此进行定量,比如消费多少金额才能算价值用户。
那么如何用科学化的手段进行一次用户分析,以确定各用户群体的行为特征,完成一次用户分层的过程,就必须要说到经典的RFM用户模型了。
RFM模型历史悠久,其理论知识这里就不阐述了,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最近一次消费(Recency)、消费频率(Frequency)、消费金额(Monetary)这三个指标,然后把每个指标按照实际的情况,分成5档,一共形成了125类的用户。然后为了执行方便,把125类的用户归纳成8大类,如下图,最后根据这8大类用户的情况制定运营策略。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RFM模型不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事实上在传统行业里也用的很广,所以其指标主要针对的是付费用户。如果我们的互联网产品用户人群是免费用户,一样可以用这个RFM模型并使用它的方法,只是指标换成了最后一次登录、登录频率、产品使用时间。
接下来我们就用实例来操作一遍:
我们现在手上有500份付费用户数据,包含(用户、最后一次消费时间间隔、消费频率、消费金额)四个字段,我们如何进行用户分层并制定有效运营策略呢?
第一步:我们把数据导入或粘贴到Excel当中,再原有的4个表头基础上,再增加R值、F值、M值三个表头。做好这样一张Excel表。
第二步:分别确定好RFM这三个指标五档的标准。
这是比较难的一步,因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比如消费金额,1000个用户里面,最低1元,最高10000元。大部分情况下,20%的用户占据了80%的金额,而80%的用户占了20%的金额,是一个长尾的分布效果。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最高金额/5,或者用户总数/5的平均分法,这样分出来的结果不能代表一个拥有类似行为表现的群体。
[size=0.13]原创文章,作者:金香槟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xbin.com/7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