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经济学界将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缺陷称为“市场失灵”:现实经济生活中,完全竞争市场的五个必要条件不可能同时完全具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可能出现运转失灵(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并非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v 公共物品: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特征的物品(效用不可分割)→ZF部门担当供给责任 v 外部效应: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某个人或厂商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其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ZF以非市场方式矫正或解决带有外部效应物品的供给问题 v 垄断: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其所出售的物品的供给量,从而使得物品的出售价格高于该种物品的边际生产成本→ZF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保护有效竞争,纠正垄断对资源有效配置的扭曲 v 宏观经济效率的评判,还需借助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状况等指标,而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行趋向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价格信号在某些重要的市场上不具有伸缩自如、灵活反应的调节能力;不同经济主体在实现其经济利益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经常保证总供求保持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水平上)→ZF担负起对宏观经济的管理职能,经济才有可能获得稳定增长 v 效率并不是评价社会资源配置状况的唯一标准,在很多情况下,公平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ZF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v 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不协调而导致的经济波动经常发生→ZF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