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效应分析
税收与消费者行为
Ø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在如何使用自己既定的收入来达到最大的满足程度方面所作的各种抉择或决策
Ø 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替代效应:ZF对商品课税后,会使课税商品价格相对上涨,造成消费者减少对课税商品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商品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商品或轻税商品替代课税商品或重税商品
Ø 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收入效应:ZF对商品课税后,会使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的购买量,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
税收与劳动收入
Ø 现代社会的经济福利已不再仅以人们通过劳动而获得的物质收入来衡量,也包括人们由闲暇所获得的精神享受→国民生产总值并不是人们生活的唯一内容
Ø 研究税收对劳动投入影响的目的,并不在于简单地使人们的劳动投入最大化,而是要就税收对纳税人在劳动投入和保持闲暇二者间抉择方面的影响进行预测,为ZF部门的税收决策提供依据
Ø 假定条件:个人有劳动投入量的选择权;劳动所得都以货币表示,全部所得都要课税;小时生产率不变,工资率是单一的;劳动力的供给有完全的弹性;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公共支出模式对劳动投入没有影响
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
Ø ZF课税会降低劳动相对于闲暇的价格,使劳动和闲暇二者间的得失抉择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纳税人以闲暇代替劳动→ZF课税会造成劳动投入下降
Ø 替代效应的大小,在课征所得税的情况下,由其边际税率决定
Ø 如果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力的供给与工资率成正比),ZF征税极可能促使纳税人减少劳动投入量(征税后劳动边际收益减少)
Ø 从劳动力市场均衡角度:劳动者对劳动力的供给根据其实际得到的工资水平决定,征税后实际工资减少,劳动力供给倾向于减少
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收入效应
Ø ZF征税会直接压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其减少闲暇等方面的享受,为维持以往的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而倾向于更勤奋地工作→ZF征税反而会促使劳动投入量增加
Ø 收入效应的大小由纳税人的总收入与其缴纳税款的比例(即平均课税率)决定
Ø 如果劳动力供给曲线先是递增,然后是一条向后弯曲的线(开始阶段,工资水平提高后,劳动力倾向于增加。但升到一定限度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的需要不那么迫切),ZF征税极可能会促使纳税人增加劳动投入量
税收对劳动投入效应的无差异曲线分析
Ø 税收对纳税人在劳动投入方面的两种效应是反方向的→在收入效应下,税收对纳税人的劳动投入是一种激励;在替代效应下,税收对纳税人的劳动投入便是一种反激励→应当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综合在一起,进行无差异曲线分析
Ø 税收对劳动投入的综合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反方向运动,两者效应相互抵消→纳税人劳动投入和闲暇时间的最佳抉择点发生变化
Ø 分析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总效应,必须结合不同税种的特点和客观的经济形势
不同税种对劳动投入的效应比较
Ø 人头税与比例所得税:人头税按固定数额征收,不随收入额的增减而变化,不会改变收入和闲暇之间的相对价格(即不会改变选择组合线的斜率);所得税的征收会改变收入和闲暇之间的相对价格,不具有妨碍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在税额相同(收入效应相同)的情况下,人头税较之比例所得税有更多激励纳税人增加劳动投入的效应
Ø 比例所得税和累进所得税:比例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相等;累进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大于平均税率→累进所得税的替代效应大于比例所得税→比例所得税较之同额(收入效应相同)的累进所得税能更多地激励(或更少地妨碍)人们增加劳动投入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