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9743 19
2006-02-26

今天去图书馆自习,发现一本名为《中国农业科学》的学术杂志要求投稿文章必须有863、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否则除非“具有重大价值”,不予接受。此前,我在一些经济学类杂志上也看到过“优先发表具有基金项目的文章”。《中国农业科学》曾或国家期刊奖或提名奖。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杂志会这样做?欢迎讨论,要求逻辑严密、论证有据,严禁任何非经济学的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2-26 23:19:00
“投稿文章获得863、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是一种有效的信息甄别机制。1、稿件的质量有保障,作者没有一定实力不敢轻易申请国家级项目资助。获得资助的文章在资金上有保障,更容易作出重大成果。2、资助方已经对文章进行过评审,节省了期刊编辑的信息搜索费用。3、出于长久信誉考虑,资助方对作者执行第二方监督,使得作者不易“一稿多投”。4、期刊方的高口味也是发信号的广告,表示自身实力不俗,以吸引高质量的作者与读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27 22:47:00
谢谢楼上的评论,有两个问题:第一,资助方并没有对文章初审,反而是文章发表之后作为项目成果提交给基金;第二,如果都这样,那么哪些没有项目的人岂非发不了文章?毕竟,项目总是有限的,但是更多的作者没有基金。以《经济研究》为例,大部分文章实际上与基金无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 13:40:00
对于杂志社而言:1、获得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的课题、论题,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这些课题提供讨论的阵地,能够更好的突出他们的办刊宗旨;2、一般来说,多刊这样的文章可以提高他们的期刊的地位。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杂志社,当然会更倾向于这种做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 15:36:00

回复

以下是引用doingcrazily在2006-3-1 13:40:00的发言:
对于杂志社而言:一般来说,多刊这样的文章可以提高他们的期刊的地位。
不是多刊,是基本上都必须要项目支持,这是我提问的关键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8 14:44:00

楼主说的是一个“标准”的问题。

实际生活中,标准的提出和实施,是一个可能有不同隐含意义的事情。

我说三种主要的现象:

1、社会上就业时,大学、名牌大学,不同的学历等级就是一种单位衡量就业者的重要标准。比如说,“本单位只招研究生”;

2、1840年代以来,具备留学经历者的洋文凭也一直被作为重要衡量标准。比如说,“本校、本院或本所只招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者”;

3、在往上追溯,汉朝时期,有一个丞相受到皇帝的委托负责官员选拔与任命,当然这也需要标准,一个公开的标准。但由于受到来自多方的压力,又无法泯灭自己的那点良知,最后他只能采取了一种极端策略——把年龄作为官员晋升的主要标准!比如说,“必须要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才能晋升什么样的位置”等等。

上述三种现象背后均隐含着不同的逻辑涵义。我想,杂志社的标准设定应该逃不出我所讲的这个范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