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85 1
2010-02-10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绝大多数商品处于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状态,没有也不会出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大多数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情形。影响居民消费价格(CPI)的主要是少数资源约束程度较高、生产效率提高较慢的商品,包括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CPI主要表现为结构性波动。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从会议精神来看,2010年宏观政策的基调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预计201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8%-9%之间,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不存在消费品价格大面积、大幅度上涨的基础。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很大,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食品价格主要受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居住价格主要受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影响;二是食品和居住类商品在CPI中的权重较大(食品价格权重占1/3左右,居住价格权重在14%左右)。

  一、食品价格是我国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2006—2008年,CPI累计上涨了1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的贡献率为87%,拉动CPI上涨了9.6个百分点,占据绝对地位;居住价格上涨的贡献率为10%,拉动CPI上涨了1.1个百分点。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对CPI的贡献率合计达到了97%,其他商品只有3%,而且还是有升有降。2009年3季度以后,CPI环比出现正增长,同比降幅缩小。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并推动同比涨幅由负转正(0.6%)。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5%,居住价格环比上涨0.8%,这两项对CPI环比上涨贡献度接近95%;食品价格贡献度接近60%,仍然是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进一步看,食品消费价格主要受肉禽等副食价格的影响。食品主要包括粮食和肉禽蛋等副食品。2007-2008年,粮食消费价格涨幅要小于食品,而肉禽类消费价格涨幅要高于食品。这期间,粮食消费价格各月涨幅基本稳定在6%-7%之间,但肉禽类消费价格却从2006年10月份的2.6%一路上升到2008年4月份的47.9%,成为食品消费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另外油脂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也较大。2009年6-10月份,食品价格指数(当月同比)由6月份的98。9上升到10月份的101,6,上升了2.7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指数由6月份的105.1上升到10月份的103.2,上升了1.2个百分点;而肉禽类消费价格指数由6月份的84.6上升到10月份的96。1,上升了11.5个百分点。可见,2009年三季度以后出现的食品价格上涨,主要也是由于肉禽蛋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导致的。

  再深入看,肉禽等消费价格主要受玉米和大豆生产价格的影响。2002—2008年,肉禽类消费价格与玉米生产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68,与大豆生产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6,与小麦生产价格的相关系数只有0.46,与大米生产价格的相关系数只有0.35,说明肉禽类消费价格主要受玉米和大豆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玉米是禽类的主要饲料,大豆的豆粕主要是猪的饲料,大豆同时还是食用油的主要原料。

  尽管农产品价格对CPI有着重要影响,但这绝不意味着调控CPI就一定要抑制农产品价格。相反,为了保障农产品供给,就要促进农业增产,要允许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逐步提高种粮的比较收益。

  二、我国食品价格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近年的数据看,我国大豆和玉米价格走势与国际基本一致。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国内玉米与国际玉米价格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6;大豆期货价格与国际保持着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以上。我国玉米价格明显受国际市场影响,而大豆和植物油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已受国际市场左右。

  进一步看,进口和期货市场是国际粮食价格向我国传导的主要渠道。首先是进口渠道。我国大豆进口量从1995年的29.8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3743.5万吨;净进口率从1995年的-0.58%上升到2008年的238.4%,进口量是国内产量的两倍多。从增加的结构看,主要是压榨用大豆大幅增加。日益激增的大豆进口将国际豆价直接传导到国内,导致国内大豆、豆粕、植物油、饲料价格大涨。另外,随着国内需求的增加,玉米进口也呈上升趋势。其次是期货市场传导。我国进口大豆、玉米目前是按照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期货价格定价,CBOT期货大豆、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了我国进口大豆价格的大幅提高,进而拉升了我国的大豆和豆粕价格,导致国内食用植物油、饲料价格的上涨。目前,ADM、嘉吉等国际大豆产业巨头对我国大豆产业链已经有了较高的控制能力,它们的大豆压榨能力占到我国国内总压榨能力的60%,控制着我国80%的大豆进口货源。这些大型企业在CBOT大豆期货交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众多投机基金也可以通过这些粮商迅速掌握我国大豆进口商的“底牌”,国际大豆期货价格存在“中国升水”现象。

  受主产区南美大豆减产、美元贬值、投机资金再次炒作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7月份以后,国际市场大豆、豆油价格开始上涨。12月上旬芝加哥大豆、豆油期货价格分别比9月下旬上涨13%、16%。国际市场大豆、豆油价格上涨,不仅导致大豆进口成本增加,还导致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一些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的企业借机造势,形成涨价预期,导致近期国内食用油价格上涨。

  三、2010年食品价格总体将呈现小幅波动的态势

  在国家惠农支农政策支持下,我国粮食连续6年丰收,国内库存充足。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超过4500亿斤,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库存结构也很合理,分布比较均衡,粮食市场供应是总体上有保障的。分品种看,2010年我国大米和小麦能基本保证国内自给,玉米的国内供求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大豆将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进口依存度会继续上升。因此,2010年我国食品价格将主要取决于国内外市场大豆、玉米和食用油价格。

  从国际市场看,2008-2009年度全球油料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较多,2009-2010年度世界大豆产量预计增产近4000万吨,增幅达19%,将创历史新高。全球油料市场将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后期国际市场油料油脂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但是,由于国际市场油料油脂价格受石油价格变化、美元币值升降、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影响较大,也不排除某一时期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的可能性。另外,由于美国和阿根廷玉米产量下降,2010年全球玉米供需趋紧,玉米价格也存在上行的压力。

  从国内市场看,2009年我国大豆进口总量增加较多,油脂加工企业原料和成品库存均比较充裕。2008年以来,国家对玉米、大豆、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掌握了大量玉米和油料库存,市场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些都有利于保持国内食品价格的基本稳定。总体来看,只要2010年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和瘟疫,全年食品价格可能呈现小幅波动、温和上涨的态势。

  四、居住价格主要取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力度

  居住价格主要由水电燃料、建房及装修材料、租房等价格构成。居住价格从2009年1月份开始逐月下降,到7月份环比出现正增长,同比降幅也见底回升,11月份同比下降1.2%,环比上涨0.8%。其中,租房价格一直保持正增长,且有加快上涨的态势;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先涨后降;水电燃料价格一直呈下降态势,但降幅先扩大后缩小。

  水电燃料在居住类中的权重最高,对居住价格的影响较大。目前,水电燃料价格大都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存在一定价格管制。这种管制使得这些商品的价格明显低估,虽然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成本,但也导致了资源消耗过快,污染排放严重,不利于节能减排。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压力的加大,2010年我国将积极推进水、电力、天然气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一些地方已经出台或酝酿出台调价措施。在价格低估的情况下,价格调整在短期内都会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导致水电燃料等价格上涨,增加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但其影响大小要取决于这些产品的调价幅度以及它们在CPI中的权重。由于居住类在CPI中权重在14%左右,其中的水电燃料在CPI的权重不会超过7%。所以只要控制好价格调整、价格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就不会导致CPI的大幅上涨。而且,在最终端环节的一次性调价也不会产生连锁反应,不会产生严重的通胀预期。

  居民住房消费包括实际租房的支出(即实际租金)和自有住房的支出(即虚拟租金),在居住类中的权重排第二。其中,虚拟租金是根据贷款利率和物业管理费、维修费的波动幅度加权计算,变化通常并不明显。实际租金主要是由市场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商品房销售价格的影响。2009年实际租金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导致的。只要各级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得力,2010年实际租金很难出现大幅上涨。同时也要看到,虽然居民购买自主住房应统计为投资而不是消费符合国际惯例,自有住房消费按虚拟租金进入消费统计也有科学依据,但住房消费权重偏低、远没有反映出居民住房支出实际情况,也是客观事实。因此,现行的CPI数据远远没有反映出房价上涨对居民购买力的严重影响。

  综上分析,2010年我国CPI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粮食价格的传导(影响食品价格)和国内价格改革力度(影响居住价格)。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有关部门的发出信息看,2010年价格调控的着力点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加大支农政策力度,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巩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二是加大市场调控和监管,掌握好储备粮、油投放的力度和节奏,应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冲击;三是把握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时机和力度,完善配套方案,减轻价格改革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只要上述政策措施合理,2010年经济运行的内外环境不发生突变,全年CPI涨幅可能在2.5%-3.5%之间,而且会呈现结构性上涨的特点,从这一点来说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最本质的特征是货币购买力下降。由于收入增长速度大大低于房价上涨速度,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在大大下降。近年来,政府为了改善民生、扩大居民消费,采取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低保标准等措施,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居民来自政府的转移性收入确实在增加,但一年的增量还抵不上房价一个月的涨幅,房价的过快上涨严重削弱了政府改善民生、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效果。因此,从购买力来说,如果2010年房价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实际的通货膨胀会很严重,甚至可能超过大多数老百姓能承受的底线。如果那样,将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17 23:25:14
正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学习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