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4866 5
2010-02-11
 摘  要:财政政策作为一套政策体系,通常由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税收政策等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完整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着弥补市场失灵、引导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目的就是切实在经济管理实践中实现既定的目标,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并经历了不同时期的选择和转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财政政策,稳健,经验
  1987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此翻开崭新的一页。我国由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化改革成为大趋势和主旋律。这光辉的三十年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我国各时期的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也相应的有所不同。在此期间,我们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之时,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同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我国的经济必须把目光放在国内的广阔市场之中,将国内居民的需求和供给平衡放在首位。拉动内需,调整供给结构,使国内市场成为经济的强劲推动力。其次,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高科技产业和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我国的财政政策也应立足于产业结构的提高和科学教育的投入,在财政支出中,他们应是政策倾斜发展的对象。再次,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是无法逃避的,以中国的充裕劳动力资源为主的价格低廉产品将是我们的优势和重点提高竞争力的产品线。如何在价格优势的基础上增加附加值,提高加工度,增加国际竞争力,是财政政策在外贸上要加以引导和发展的。
  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步入一个告诉发展的新时期。从社会总供求的角度来看,全社会的投资需求在1995年以前几乎始终处于高亢态势。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在同期也增长很快。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双重左右,使得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总供求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不断上升,通货膨胀问题开始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难题。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将国民经济导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从1993年开始实施“适度从紧”的“双紧”政策,随着“软着陆”这一经济调控手段的实施,我国经济增长连续6年逐步降温,GDP增幅从1992年的14.2%下降到1998年的7.8%.为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积累了宝贵经验。“软着陆”的实现也使我国的经济出现了两个转变:一是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另一是由粗放型经济转为集约型经济。这种转变标志着经过长时间的经济改革和经济调整,进入了相对稳定增长的新周期,初步改变了过去重数量、轻质量的增长模式。这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但同时也带来我们过去所不熟悉的新问题。过去市场上的商品短缺,购买量增加,物价持续上涨;现在是需求萎缩,物价持续下降,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由此,重质量、重效益成为生产之重,而非重复建设盲目生产。同时也引导了新的竞争趋势,效益约束强化。
  199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贸和整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1997年7月始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是20世纪末本世纪初破坏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金融风波,是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事件。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和我国国内需求不振的局面,从1998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实施了以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并优化支出结构,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提高公教人员工资等公共需要。这一时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及时和正确的:通过扩大投资基本建设,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技术革新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增长,使国民经济和财政收支导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十五”时期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还应看到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交织着国内和国际诸多不稳定因素,如国内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就业机制还不健全,生态环境恶化,洪涝灾害、火灾及恶性工伤事故频频发生,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对当时的经济形势,政府的判断是已经出现过热的趋势,但还不是全面过热,所以应该按照重点把握、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宏观调控,做到松紧适度,将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基本维持现有规模的赤字水平,保持财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增加财政收入,合理调整增长速度,增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推动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上政策的实施,缓解了当前凸显的结构性矛盾,从长远目标着眼,更注重标本兼治,致力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财政大力推进各项改革,着力机制体制创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同时,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更促进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但是由于经济增长观念相对落后、体制机制不完善和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中国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经济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失衡仍然严重,给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安全性及竞争力带来了严峻挑战。无论面对成绩还是问题,我国从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到2004年转向稳健财政政策,顺利完成转型,两相对比,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
  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转型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对政治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并及时转换政策目标,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以及推动政策转型,这是财政政策选择的基本经验。在政策操作上,突出主要政策目标,兼顾协同政策目标,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借鉴国外财政政策理论的同时,更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为中心目标,兼顾其他相关目标。除此之外,在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必须谨慎操作。不论是扩张政策还是紧缩政策以及政策转型,在实施过程中都应做到谨慎行之,实行渐进式“微调”,防止扩张或紧缩过度,切忌大起大落,要目标明确,步法稳妥。我国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也实行了文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紧密配合,可避免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加剧通货膨胀的后果。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积极配合和促进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总之,在政府管理经济的若干手段中,直接的行政干涉和法律等都较之财政政策的效果相差甚远,财政政策的选择和实施对经济的调节更有利、更长远。因此,财政政策逐渐成为各国政府优化资源配置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首选工具。21世纪的财政政策,必将成为我国政府调节经济周期、稳定经济形势、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武器,在结合长期发展观和短期平稳波动的目标时,财政政策更应做好协调的工作,为我国未来长期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局面。



作者:东北农业大学 刘奕杭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33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14 17:46:13
我国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产生和成型的,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也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比如,政府介入的程度较深,计划经济的色彩还很浓,经济增长对投资拉动的依赖较强,等等。
当然,还可以从其它角度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得到更丰富的经验,也可以为以后的政策实践提供更为广泛的借鉴与启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 16:11:44
好文章!!谢谢楼主!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 17:41:23
因时制宜、灵活运用,应是政府制定政策的原则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 22:04:05
如果有实证分析就好了,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 13:22:34
是好文章,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