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迪拜債務危機的起因
11月26日,迪拜的國有公司“迪拜世界”無法按時償付即將到期的35億美元債券,在國際資本市場再掀波浪。國際評級機構紛紛降低類似國有公司的評級,國際投資者大量抛售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各類債權,令本來財務狀况良好的阿布扎比也深受其害。有些專家甚至聳人聽聞地驚呼全球金融危機第二波已經到來。
“迪拜世界”在迪拜的三個國有投資公司中排名第一,其業務主要在兩大領域:地産開發和港口碼頭。隨著全球貿易復蘇,其港口碼頭業務發展良好。這次出問題的是其旗下最大的房地産集團——棕櫚島集團。
觸發其財務問題的直接誘因是市場狀况的改變。危機以來,迪拜房價平均下降了50%,使得棕櫚島集團和“迪拜世界”的資産嚴重縮水。“迪拜世界”表明目前的問題是現金流短缺,但資産負債表狀况依然良好,總負債爲600億美元,總資産仍高達1000億美元。但問題是,這些資産現在變不了現,即使變了現,也未必能收回1000億美元。
“迪拜世界”的財務風險在數月前已暴露,但當時投資者深信迪拜政府幫助其重組債務的意願。再加上同爲阿聯酋成員的阿布扎比資金雄厚,應該不會對迪拜的困難袖手旁觀。僅一周前,“迪拜世界”的主要債權人代表匯豐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還得到明確承諾將如期償還到期的債務,隔天就傳來了債務危機的消息。
歷史上的主權債務危機
20世紀90年代之前,金融危機通常表現爲某種單一形式。比如,20世紀60年代的英鎊危機爲單純的貨幣危機,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儲貸協會危機爲典型的銀行危機。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貨幣危機、銀行危機以及債務危機同時或相繼爆發,成爲經濟危機的一個典型特徵。
拉美債務危機
20世紀70年代,拉美爲實現工業化、發展本國經濟,大量舉借外債。外債的增加導致拉美地區1980年~1985年普遍爆發了債務危機,近40個發展中國家要求重新安排債務。直到2003年拉美才走出債務危機陰影。
俄羅斯債務危機
1998年,俄羅斯持續的經濟危機導致盧布貶值和政府債務違約。當年俄羅斯的債務危機,夾雜于金融危機、生産危機、預算危機之中。經過前期危機的衝擊後,1998年俄羅斯大筆債務陸續到期,拖欠需要償還,新政府要承擔償債任務、責任重大,這才公布了財政債務危機的嚴重情况。
這場債務危機,引發了當時俄羅斯、德國(最大的債權國)等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
阿根廷債務危機
2000年,阿根廷外債總額達1462億美元,相當于當年外匯收入的4.7倍,當年還本付息占出口收入的38%。因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和巴西金融危機影響,2001年11月,阿根廷政府宣布無力償還外債,决定實施債務重組。
在此之前,阿根廷經濟已陷入蕭條,政府財政赤字和債務情况顯著惡化。政府不得不通過國內銀行還資助赤字,政府債務占銀行資産的比率迅猛攀升,這顯著增加了銀行系統的信用風險。2002年1月,阿根廷政府確認其818億元的外部債務違約。阿根廷由此也成爲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倒賬國。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